首页 传统汽车 网约车打一口价 原来是低人一等的

网约车打一口价 原来是低人一等的

夏夜,你刚结束一场聚会,准备回家,网约车给你提供了一堆选项,秉持着勤俭持家的原则,你一顿勾选,删去了一堆贵的,只留下了便宜的那个选项。  你在闷热的空气里汗如雨下,司机迟迟未来。 …

夏夜,你刚结束一场聚会,准备回家,网约车给你提供了一堆选项,秉持着勤俭持家的原则,你一顿勾选,删去了一堆贵的,只留下了便宜的那个选项。

 你在闷热的空气里汗如雨下,司机迟迟未来。

你忍不住催促了下司机,司机回:

“ 请问,战狼中吴京一共打出了多少个子弹 ”。

你打出一个问号,司机解释道,这是 “ 平台新规定 ” ,答对题,或对上暗号,他才能去接驾。

网约车打一口价 原来是低人一等的

根据网络上流传的截图,类似的问题还有:“ 太阳大还是月亮大 ”,“ 李云龙拉出来的意大利炮是多少口径 ” ,“ 锄禾日当午的下一句是什么 ”。

着急享受空调的你一头雾水,半信半疑在网上搜出了答案。

但很快,你发现,无论你答对还是答错,结局早已注定。

 答错了司机不来,答对了司机还是找其他理由不来。

网约车打一口价 原来是低人一等的

这都啥奇葩 “ 新规 ” 啊 ?!

抱着好奇,差评君问了周遭经常打车的人,结果没人遇到过,一怒之下,我高强度打了半天一口价到处溜达,依旧无事发生。

很显然,这不是啥新规,更像是一场少数人发起的恶搞。

 但这群人到底图啥呢?别告诉我是为了帮乘客提升知识水平。。。

网约车打一口价 原来是低人一等的

抱着好奇,差评君研究了一番,发现问题的症结,似乎出在一口价上。

一口价,是一种固定车费模式。

平台根据起点、终点以及预估的行驶里程预估车费,无论中途是畅通无阻,还是堵成一片红,最终你支付的,就是这个事先确定的价格。

左图一口价,右图预估价

网约车打一口价 原来是低人一等的

通常,特惠快车都是一口价模式。

对于乘客而言,一口价提供了一种 “ 确定性 ” 的承诺,不用担心堵车等突发情况,坐就完事。

但对于司机而言,这意味着他们要承担 “ 不确定性 ” 的风险,一旦平台预估的路况与现实不符,中间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损失都得司机自行消化。

网约车打一口价 原来是低人一等的

随便上网一搜,你就会发现,围绕一口价展开的口诛笔伐,早就有之,逐步升级。

司机辱骂乘客,乘客投诉司机

网约车打一口价 原来是低人一等的

最开始司机遇到一口价的乘客,不接也不会乱来,以协商恳求为主,“ 大哥您取消下 ”。

网约车打一口价 原来是低人一等的

但绝大多数乘客无法理解,既然平台有这个选项,为啥不让我选?

网约车打一口价 原来是低人一等的

首先,一口价确实比快车便宜,其次,结果都是从 A 点到 B 点,那么大家必定选择便宜的那个乘坐。

十一、十二块钱有时候能便宜两三块,很多了,这会影响很大一部分人的选择。

 你不让我选便宜的,是不是存心找不痛快?!

网约车打一口价 原来是低人一等的

双方都莫名其妙,理解不能,逐渐剑拔弩张。。。

当恳求无效,双方的对抗自然进入了下一阶段,司机开始想办法挤兑乘客,即便这便宜车让你坐上,你也别想舒坦。

 于是,物理攻击轮番上阵。。。

你想省车费,我想省电费,既然打一口价,那想吹空调就扫码。

网约车打一口价 原来是低人一等的

你想我稍微多送 100m ,但我收的是固定费用,所以定位的终点在哪我送到哪,绝不多送。

网约车打一口价 原来是低人一等的

总之,你坐着不舒服,下次自然不想打。

网约车打一口价 原来是低人一等的

但很显然,这些大都没啥用,于是,战术开始升级为:精神攻击。

比如拉上一群队友,边开车边输出,接到这单就是自己今天倒霉,让你坐立难安。

网约车打一口价 原来是低人一等的

他们甚至特别希望,不开空调,会让你觉得热,觉得受不了,这样只要你开口,他们就可以挤兑你:“ 小伙子,嫌热别打特惠,打专车去 ”。

“ 战狼中吴京一共打出了多少个子弹 ” 也只是这种攻击的再次升级,这种近乎荒诞的行为艺术,将拒绝的姿态做到了极致。

跟差评君一样,很多网友有不少疑问,比如不想接一口价的司机,就不能不接嘛?为啥搞乘客?以及,司机为什么这么讨厌一口价?

 差评君也把这些问题抛给了网约车司机们,我发现这里面门道真不少。

首先,在功能上,绝大多数平台,司机确实能选择不接一口价,但不接,很可能就没单。

网约车打一口价 原来是低人一等的

多位网约车司机向差评君表示,除用车高峰期,比如早晚高峰以及极端天气,关掉一口价没啥影响,其他时候关掉非常难顶。

“ 特惠能关啊,但关掉特惠就是单子少些,不太接得到 ”。

“ 开特惠,至少能保证你有单子跑 ”。

“ (一口价)打开就给你派很多一口价,关掉就不给你派单,普通快车单子也不给你派 ”。

在司机眼里,平台的派单机制是一个玄学黑箱,没人能说得清楚怎么派、怎么办,只能跟着感觉摸索,平台派单机制是否公平谁也搞不清楚,只能跟着收入调整自己能调整的部分。

网约车打一口价 原来是低人一等的

对于室内工作者来说,通常歇着不会产生成本,相反可以美美摸鱼吹空调,对于网约车司机来说,没单歇着就意味着要到处找能停车的地,付停车费,付电费。

不开一口价,会少多少单呢?

“ 没算过,但是你自己没单你自己知道啊,20分钟派一单跟10分钟派一单肯定不一样 ”。

一天能跑多少单,有多少特惠?

“ 20-30 单,里面至少有一半是特惠 ” 。

特惠单占比大,赚得少。这几位杭州司机大都表示,特惠的平均收入在一块二一公里,而快车收入则是平均一块六上下。

“ 平均 1 公里到我们手上才一块二,那你车损弄弄,空调开开,到手上真没多少 ”。

一口价的抽佣不算低

网约车打一口价 原来是低人一等的

 但比起赚得少,更让他们寒心的是,一口价模式下,堵车不计费。

“ 前阵子我同学接了一个年纪大的爷爷奶奶,9.2 元多点,一口价,开了半个多小时。全程 4 公里路,他开了 3 公里,还有 1 公里(景区)堵着就不动了 ”。

“ 有一次去景区,堵了两个小时,乘客就在后面呼呼大睡,但我也没办法,只能开下去,掉头也掉不了 ”。

只要遇到拥堵的场景,早晚高峰、音乐节等,就可能出现狠狠上班半小时,到手就九、十块的情况。

其实杭州的快车,堵车的计费不贵,二毛一分钟。

但对于任何一个劳动者来说,自己努力上班,收入却纹丝不动,这种无力感,没人会喜欢。

网约车打一口价 原来是低人一等的

看到这里,大家的心情可能有点复杂。

认真生活的人,各有各的不易。作为乘客,正常打车,不该被情绪化对待。但换位思考,大家都是打工人,多少也能理解点司机。

那么,平台为什么要设计出这样一种看似 “ 双输 ” 的模式?

这事吧,细说起来,也有些无奈,先看些数据:

2024  年1~11 月,合肥网约车单车日均订单量 11.5 单、空驶率 45%;驾驶员日均流水不足 300 元的占比近八成,营收总体呈下滑趋势。

原因么就是单量增长跟不上网约车增长,近几年,每年都有城市发文,预警网约车市场饱和风险,公开提醒慎入网约车行业。

网约车打一口价 原来是低人一等的

早在前几年开始,网约车就进入了逐渐饱和的状态。为了解决僧多粥少的问题,也为了解决乘客担心被绕路、被故意拖慢时间的问题,一口价的模式由此诞生。

2020 年,滴滴宣布试运营特惠快车和滴滴特快,高峰期,单比车多,乘客可以打快车,贵点但是车多,平峰期,车比单多,特惠的低车费可以吸引乘客打车出行,提升单量,网约车平台纷纷跟进。

初心是好的,乘客能坐便宜车,司机也有更多单子可以接。

遇到问题后,平台也一直尝试调整。

滴滴测试过流水保底,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单数的司机,能获得相应的保底流水;高德打车上线 “ 堵车宝 ” 权益,给予司机一定堵车补贴。

网约车打一口价 原来是低人一等的

但以上种种似乎都无法根治问题。

在差评君看来,一口价陷入困境的原因有二:

其一,一锤子买卖太简单粗暴,无法适配大城市的复杂路况。

其二,尽管价格档位有差异,但服务却没法再做出差异化了。

网约车的分类,复杂程度堪称 “ 中杯、大杯、超大杯 ” 系列。

网约车打一口价 原来是低人一等的

但以前,不同价格档位对应不同权益,豪华车给你高端、舒适、服务,专车给你舒适,而快车其实就没啥了,只管把你送到。

从快车到特惠的一口价,还能再削减啥呢?

打豪华车,奥迪 A6L 们一来,车上的古典乐一响,司机下车给你行李一拎,豪华车的味儿就来了。

打专车,你一上车,穿着正装的司机,免费的水,内心也能感受到服务差异。

 但快车跟特惠,你能感觉出来啥差别嘛?

我想,如果不是遇到情绪化的司机,你又没主动问,很难把这两区分开来。

网约车打一口价 原来是低人一等的

2021 年,滴滴发布了三支广告片,分别针对滴滴拼车、滴滴专车以及滴滴特惠快车,围绕打车从 A 点到 B 点的问题展示各自的产品特点。

在特惠快车的广告里,滴滴表示,“ 没有任何额外的服务,所以给出了更优惠的价格 ” 。

网约车打一口价 原来是低人一等的

从乘客支出和司机收入来说,特惠就跟快车不是一个档位的,但从服务上来说,这两又是一个档位:削无可削的那档。

而当服务已经无法再做减法时,唯一的压缩空间,就只剩下了司机的收入和情绪。

所以你省下来的钱,就像是用被司机虐待一下换来的。

网约车打一口价 原来是低人一等的

“ 一口价 ” 现在的处境,也让差评君觉得有点唏嘘。

网约车平台一直在根据司机的反馈调整,目前已经陆续上线 “ 特惠计价方式 ” ,在部分城市进行实时计价,定价在快车价格基础上给出一定折扣。

也许在不远的未来,“ 一口价 ” 会往那个更古老但也更公平的逻辑回归:高峰期乘客们加钱打车,平峰期支持低价打车。

希望到时候,这样的提示牌越来越少。。。

网约车打一口价 原来是低人一等的

网约车的诞生,无疑是伟大的,它用技术和效率,让打车从少数人的奢侈变成了绝大多数人的可选项。

实不相瞒,我也有点被宠坏了,上次图省事打出租车回家,付钱那一刻,两眼一黑,仿佛被拉回了十年前。

也正是那一刻,我突然惊醒,每一份唾手可得的便利背后,都清晰地标着它的价格。

只是,这个价格不一定是由我们来支付。

 AD    麦享生活  

网购比价查优惠券就用麦享生活
领打车|外卖红包|美团|抖音团购也用麦享生活
各大应用商店均可搜索安装【麦享生活APP】

文章来源【快科技】,转载请注明出处,本文链接 : https://www.bltcool.com/45909.html
上一篇
下一篇

为您推荐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