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税大棒,把奥迪们敲“傻”了。
奥迪上半年业绩财报实在是一言难尽,税后利润13.46亿欧元,同比骤降37.5%。
这个下滑幅度不仅远超市场预期,还创下奥迪连续三年上半年业绩显著劣于上年同期的纪录。
如果说单单是因为卖得不好,奥迪也认了,但奈何这次利润的暴跌不光是自己的问题,更像是无妄之灾。
奥迪首席财务官里特斯伯格,将利润暴跌的矛头直指外部政策环境,表示“利润下滑主因是美国关税及企业转型成本增加。”他透露,仅美国加征的关税一项就已导致公司损失约6亿欧元。
从某种程度上,这6亿欧元反映在财务表现上本该是纯纯的利润,但因为关税政策不得不拱手相让。
不光是奥迪,其母公司大众集团更惨,因为关税,上半年白白损失了13亿欧元,并因此下调了全年业绩预期。大众集团直接表示,其2025年全年业绩“完全取决于”美国接下来的关税政策。
01、半年白干
2025年上半年,奥迪的总营业收入为325.7亿欧元,同比增长了5.3%,看似不错;但其营业利润仅为10.87亿欧元,同比暴跌45.2%,税后利润为13.46亿欧元,同比暴跌37.5%,相比之下,在2022年上半年,奥迪同期还实现了44亿欧元的盈利。
不难看出,奥迪不单单是“增收不增利”,最关键的是盈利的能力正在逐年下降。
事实的确如此,2025年上半年,奥迪的营业利润率骤降到3.3%,去年同期为6.4%,如果把视线拉长,奥迪去年的整体营业利润率为6%,再上一年为9%。再往前看,奥迪在2022年和2021年的营业利润率为12.2%和10.4%。
2025年上半年,奥迪的利润率水平已经创下自2015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,不仅如此,在年年盈利能力变差的情况下,手头的钱也是一年比一年少,财报显示,报告期内奥迪的净现金流为9.0亿欧元,去年同期还是11.3亿欧元。
至于利润骤降的核心原因,奥迪 CFO 于尔根·里特斯伯格概括为“三座大山”。
业绩差还得先从销量上找原因,奥迪集团在上半年共交付79.4辆汽车,而在去年同期还交付了84.4万辆,同比下滑近6%,而且这已经是奥迪第三个半年度的连续下滑。
细化到具体品牌线,奥迪主品牌上半年交付了78.4万辆,是绝对的核心主力,另外,兰博基尼交付了5681辆,营业收入为16.21亿欧元,营业利润为4.31亿欧元,利润率为26.6%。
但相比之下,同样该是高利润率的宾利,表现却截然相反,宾利共交付4,876辆汽车,同比下滑11%,收入为11.76亿欧元,同比下滑15.3%,营业利润为0.81亿欧元,同期还是2.61亿欧元,同比暴跌了近79%,利润率仅为6.9%。
在以往奥迪销量出现下滑时,总是先看中国市场的成绩好不好,这次有点不一样,而且以前奥迪在中国市场混不好,好歹有美国市场找补一下,但这回也拉胯了。
国内市场,奥迪2025年上半年的销量为28.76万辆,同比下滑10.2%,纯电动销量同比下滑23.5%,为7897辆。不过,中国市场仍然是奥迪全球最大单一市场,占全球总销量36%。
在老家德国,市场销量为103273辆,同比增长了0.7%,在除德国以外的欧洲市场,销量为231505辆,同比下滑4.0%,值得一提的是,在纯电动车销量上,德国出现了大幅增长,同比增长76.2%至20505辆。
而北美市场,尤其是在美国,因为自4月份实行的关税政策,让奥迪损失惨重,奥迪CFO 里特斯伯格透露,仅今年春季美国加征的关税,上半年就给奥迪造成了约6亿欧元的损失。
这是因为,奥迪在美国没有自己的本土化工厂,再加上不能将关税带来的额外成本转嫁给美国用户,因此只能自行吸收这部分费用。至于未来如何调整,里特斯伯格表示,公司将努力在价格和销量之间寻求平衡。
财报显示,除墨西哥以外的北美市场销量为98712辆,同比下滑9.0%,跌幅程度仅在中国市场之后,尤其是在第二季度,奥迪在美国的销量暴跌了19.4%。
另外,里特斯伯格还表示,集团重组成本也是当前业绩下滑的另一大主因。起因是奥迪今年春季宣布,拟在2029年前裁减德国本土7500个岗位,并已为此计提专项准备金——仅上半年,这笔开支就造成6亿欧元的业绩负担。
02、主要赖关税
其实,奥迪的处境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母公司大众汽车集团的困境,不久前大众汽车集团先一步公布Q2季度以及上半年的财报。
情况同样不同乐观。
大众汽车集团上半年营收为1584亿欧元,同比下滑0.3%,营业利润为67亿欧元,同比下滑32.8%;税后利润为44.77亿欧元,同比下滑38.36%。
第二季度的营业利润仅为38.3亿欧元,较去年同期的54亿欧元大幅缩水29%,税后利润更是暴跌36.3%至22.9亿欧元。
同时,在其它关键财务数据上,大众集团整体净现金流恶化至-83.9亿欧元,上年同期为-70.5亿欧元,核心的汽车业务净现金流由正转负,跌至-13.5亿欧元,上年同期还是3.67亿欧元。
其实从销量上看,大众集团的整体表现还不错,2025年上半年大众汽车全球范围内共交付440.5万辆汽车,较同期的434.81万辆同比增长1.3%。
其中欧洲市场销量为169.85万辆,同比增长1.0%;南美地区为26.73万辆,同比增长21.1%;亚太地区146.68万辆,同比减少1.2%,其中在中国同比下滑2.3%至131.32万辆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北美地区的销量为42.58万辆,同比下滑了7%,不难看出,无论是奥迪还是母公司大众,上半年都在北美地区栽了跟头。
一个很大的原因,仍是关税。
大众汽车表示,营业利润下滑主要由于美国进口关税上调导致成本增加,这一增加就是高达13亿欧元的额外成本。
甚至还有消息称,保时捷和奥迪的部分车型可能就此退出北美市场,大众的意思也很明确,既然无利可图,也不会继续往里赔钱。
大众的情况并不是孤例,事实上,美国自4月3日起对欧盟进口汽车加征关税的政策,成为悬挂在欧洲车企头顶的“达摩克利斯之剑”。
特别是对于汽车工业重地的德国,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,4月至5月德国对美汽车出口同比剧降23.5%。
而且,关税也严重影响了德国车企的现金流。根据英国《金融时报》的报道,由于美国关税政策等因素,德国的三家主要汽车制造商今年的现金流或将减少100亿欧元。
其中,梅赛德斯-奔驰集团在汽车生产业务中的现金流可能从去年的94亿欧元降至30亿欧元,大众集团的现金流可能从71亿欧元降至33亿欧元,宝马集团的现金流将从48亿欧元降至44亿欧元。
大众汽车已经将其汽车业务净现金流预测,从之前的20亿欧元至50亿欧元下调至10亿欧元至30亿欧元之间。
除去关税的影响,剩下的就是大众汽车长久以来面临的“重组阵痛”,诸如奥迪、大众乘用车及软件部门Cariad的重组拨备高达7亿欧元。
这意味着,大众所面临的困境远不止于关税的“外伤”,还有更深层次的“内伤”,这场利润暴跌的危机,大众又得站在战略调整的十字路口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