奇迹!这种鸟在13.6万年前灭绝 之后又在同一个岛上“重生”了
聊个有意思的,有一种鸟,它们真的灭绝了,但是又重新演化了出来!
印度洋岛屿上原本有多种不会飞的鸟类,它们安逸的生活在各种岛屿上,无忧无虑,没有多大的生存威胁,但是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,它们安逸的生活被打破,它们几乎全都灭绝了,其中最著名的一种就是渡渡鸟。
△ 阿尔达布拉环礁的位置,图片:参考1
目前,印度洋岛屿上只剩下一种不会飞的鸟,就是阿尔达伯拉秧鸡(Dryolimnas cuvieri aldabranus),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北部的阿尔达布拉环礁上,因此得名。
它们长这样:
两只阿尔达伯拉秧鸡Janske
看起来没什么,对吧。
但是它们生活的岛屿在13.6万年前经历了一次“末日大洪水”——海平面上升完全淹没了环礁,上面的一切都不复存在。
而科学家发现,在13.6万年之前,“阿尔达伯拉秧鸡”就已经在岛屿上生存了,并留下了许多化石,这些化石与现在的阿尔达伯拉秧鸡几乎一模一样,可以清楚的知道它们也是不会飞行的秧鸡。
既然阿尔达伯拉秧鸡不会飞行,那么当“大洪水”吞没环礁时它们是如何存活下来的呢?
△ 不会飞的白喉秧鸡翼骨(左)和飞行的白喉秧鸡翼骨(右),Julian Hume
2019年一项发表在《林奈学会动物学杂志》的研究揭示了原因,13.6万年前“阿尔达伯拉秧鸡”确实灭绝了,但是因为相同的环境,现代的阿尔达伯拉秧鸡重新演化了出来[1]。
故事大概是这样的:
阿尔达伯拉秧鸡是白喉秧鸡(Dryolimnas cuvieri)的一个亚种,白喉秧鸡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岛,它有几个亚种,不同亚种身体颜色的情况会有所区别,但是除了阿尔达伯拉秧鸡之外,所有的亚种都会飞行。
△ 这个是马达加斯岛的白喉秧鸡,你可以看到它的翅膀很长
数十万年前,一批白喉秧鸡从马达加斯岛加飞到了阿尔达布拉环礁,这里对它们来说简直就是天堂,有丰富的食物,同时还没有天敌,随着时间的推移,第一批定居的白喉秧鸡逐渐失去了飞行的能力。
到了大约13.6万年前,地球迎来一个“强盛的”间冰期(大冰期时相对温暖的阶段),在短短的8000年内南极地表温度上升10摄氏度。
△ 南极洲 80 万年前至2022年的平均地表温度,来源:参考3
随着海平面上升,海水吞没了阿尔达布拉环礁,摧毁了白喉秧鸡和其它动物赖以生存的家园。
阿尔达布拉环礁被海水吞没一直持续到11.8万年前,环礁上的原有的生物全部都灭绝了,包括第一批失去飞行能力的白喉秧鸡。
到了大约10万年前,气候变得相对寒冷,海平面继续下降,又有一批白喉秧鸡从马达加斯岛出发,飞到了阿尔达布拉环礁上。
新一批白喉秧鸡经历了和第一批白喉秧鸡一样的环境,于是它们重新演化成了不会飞的白喉秧鸡亚种,而且和第一批已灭绝的在骨骼上几乎一模一样。
总之,在阿尔达布拉环礁上,不会飞的白喉秧鸡亚种实际上进化了两次,让它们从灭绝中重生了,这种情况被称为迭代进化。
已知的迭代进化案例并不多,而白喉秧鸡两次失去飞行能力是鸟类中唯一被发现的案例。
根据2019年的另外一项研究,新一批白喉秧鸡再次到访阿尔达布拉环礁时,它们是迅速演化成了不会飞的亚种[2],而不是此前认为的缓慢演化,或许迭代进化比想象中的常见。
从现有趋势来看,似乎地球又将迎来十分温暖的阶段,阿尔达布拉环礁很可能会再次被海水吞没,现存的阿尔达伯拉秧鸡或许会再次灭绝,而它们很可能又会在之后全球变冷的时候再次“重生”,真是有趣的循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