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企业动态 你以为6块钱一个的冰杯很贵:它想赚的还不止这点呢!

你以为6块钱一个的冰杯很贵:它想赚的还不止这点呢!

最近,天气持续高温,杭州属实是在外面走两步就开始汗流浃背的程度。 唯一能让人类坚持出门的,可能就是上班吧。。。 在这样的高温下,能消暑解热的食用冰,又火了。 网友们从价格、销量到质…

最近,天气持续高温,杭州属实是在外面走两步就开始汗流浃背的程度。

唯一能让人类坚持出门的,可能就是上班吧。。。

在这样的高温下,能消暑解热的食用冰,又火了。

网友们从价格、销量到质量,聊个没完。

农夫山泉2公斤冰块卖22.8元,上热搜;冰杯持续火爆有厂家日销30吨,上热搜;冰杯居然卖得比水贵?价格刺客!上热搜。

你以为一个6块的冰杯很贵:它想赚的还不止这点呢!

可能在很多人眼里,食用冰就是把水烧开,放冰箱里一冻,价格就是水的成本,最多最多加个冰箱电费。

冰杯就更简单了,装了冰块的杯子呗?

要说这玩意确实很方便,想喝什么果汁、咖啡、啤酒,买个冰杯倒里头,方便又得劲,炎炎夏日来一杯,爽!

但你一看价格,笑容估计能直接凝固,这 “ 冰冻凉白开 ” 怎么卖得比饮料还贵啊?

差评君在公司周遭便利店转了一圈,就发现冰杯价格在  3.5~6 块不等,根据网络资料,2024 年 711 一度把冰杯卖到了 9.9 一杯。

你以为一个6块的冰杯很贵:它想赚的还不止这点呢!

所以就这么简单的一个冰杯,到底凭啥卖那么贵?去年夏天咱们就有过科普(传送门)。

你可别以为冰杯就是一个装了冰块的塑料杯,实际上,从冰块到外包装都有门道。

就拿制冰来说,你用烧开的白开水冻的冰,属于 “ 速成派 ”,冰箱制冰是由外而内快速冷冻,无法排出空气,冻出来的冰块呈白色,里面其实都是气泡,密度不高也容易融化。

而食品级工业制冰就不一样了,工厂采用的都是流水缓冻、分层结冰的方案,属于 “ 精雕细琢派 ” ,得到的冰块密度更高,融化速度更慢,更坚挺。

杯子也有大有讲究,普通塑料杯用的是 PET 材料,在低温环境下就是个脆皮,运输过程中容易被棱角分明的冰块干烂。

你以为一个6块的冰杯很贵:它想赚的还不止这点呢!

解决方案就是用 PETG 塑料,这玩意耐高低温,韧性好。

只不过,PETG 塑料技术掌握在美国伊士曼公司跟韩国 SK 公司这两家企业手里,现阶段咱们主要靠进口,属于是被卡了下脖子。

而且需要长期耐低温的不只是杯子,冰杯盖处还有一层封层,也需要满足这一要求。

此外,制造食用冰的水需要经过多道消毒、灭菌工序,水的损耗较高,冰杯运输过程必须全程冷链,运输费用为常温运输的 3~4 倍,这些都是白花花的成本。

所以,你别看冰杯好像是个哪哪都能买的东西,直觉上也会感觉做起来没啥难度,但实际上造这玩意的门槛和成本真不低。

你以为冰杯卖这么贵,铁铁暴利?其实真没有。

作为一个常年在冰柜里屯冰的喝酒爱好者,差评君也是咨询了一圈浙江沪的制冰工厂,结果呢,就是大多数能生产食用冰的工厂,只卖食用冰和酒吧冰,但不卖冰杯。

你以为一个6块的冰杯很贵:它想赚的还不止这点呢!

差评君也在杭州打听了一圈,几家超市的老板告诉我,他们门店里的冰杯拿货价在 2.2~2.8元/杯,售价在 3~4 块,把实体门面的运营成本计算进去,一杯赚不了几个子。

齐鲁晚报也拆解过,一个冰杯总成本为 1 元,其中水 0.35元,带盖密封塑料杯 0.5 元,其他 0.15 元,算上冷链运输等环节,到了一级经销商/便利店环节,批发价已经到了 1.75/杯,往下成本只会更贵。

你以为一个6块的冰杯很贵:它想赚的还不止这点呢!

那么问题来了,既然冰杯本身不怎么赚钱,为啥却成了企业的香馍馍?但凡跟水、饮品挂点钩的,都在往里头冲?

根据图数室调研,截至 7 月 3 日,我国现存制冰企业为 10922 家,相比去年同期增长 3338 家。

除了传统制冰厂家之外,饮品企业农夫山泉、蒙牛、伊利、连锁便利店罗森、7-11以及连锁商超盒马等都争先推出自己的冰杯,原地开卷。

商业嗅觉十分敏锐

你以为一个6块的冰杯很贵:它想赚的还不止这点呢!

因为冰杯的经济价值,从来不在于其本身。

冰杯是一种近乎完美的互补商品(Complementary goods),可以和任何饮料搭配,是各种饮料酒水的销售 “ 催化剂 ” 。

买了冰杯,就很难不捎带一瓶咖啡、啤酒、果汁,简而言之,通过成就别人,来完成自己的价值,以一己之力拉高冷饮区的 KPI 。

但其实这个商业逻辑,韩国便利店在 2012 年就玩明白了。

为什么直到最近两年,冰杯才在国内爆火,迎来泼天富贵?

农夫山泉就是 2023 年 5 月才开始正式着手推出冰杯,2024 年正式铺开,这还算赶上早集了。

你以为一个6块的冰杯很贵:它想赚的还不止这点呢!

答案,也许就藏在年轻人觉醒的创作欲中。

在差评君看来,冰杯现在能火,主要是这一商品能完美承接 DIY 饮品的爆红。

如今的年轻人,早已经不局限于简单的喝,而是开始从 0 到 1 享受自己复刻、创造饮品的快乐。

打开小红书,你就有感受,从奶茶到鸡尾酒,通通 DIY 。

你以为一个6块的冰杯很贵:它想赚的还不止这点呢!

消费潮流的变化,品牌们看得最清。

茶颜悦色等茶饮品牌推出专属茶包,咖啡品牌瑞幸跟柠檬共和国推出 “ 冷萃咖啡液 + 酸爽青柠汁 ” 的特调。

便利店跟商超里面,也摆满了各种推荐配方的小提示牌。

你以为一个6块的冰杯很贵:它想赚的还不止这点呢!

就连雪碧的新品,也是从民间 DIY 作品里抄的作业。。。

TikTok 上有人往雪碧里面放茶包,神奇的脑洞让这条视频拿下了 2000 多万的播放。

网友们在尝试后给出了极高的评价: “ 有史以来最清爽的饮品 ” 。

在群众的呼声下,官方跟进推出了新品:雪碧 + 茶。

你以为一个6块的冰杯很贵:它想赚的还不止这点呢!

DIY 饮品能带来更强的「 创造 」的体验感,同时满足年轻人对独特生活方式的需求,这些都是便利店里的量贩商品无法提供的。

更重要的是,DIY 饮品还是种社交货币。

这非常合适发社交媒体露一手,直接跃升成 “ 生活美学主理人 ”。

当然,你也可以就跟身边的朋友分享,“ 哥们最近调了一个巨好喝的饮料,你快试试!” 瞬间拉进彼此的距离。

你以为一个6块的冰杯很贵:它想赚的还不止这点呢!

既有商业意义,又刚好跟新的消费潮流契合,这冰杯不火也难。

可以想象的是,冰杯这事后续市场也会非常巨大。

目前来说,国内冰杯虽然热度高,但还是处于发展初期,以基础款冰杯为主,偶有带口味的果汁冰复合冰杯产品。

复合型冰杯这块,可以看盒马的冰冰杯系列,做得挺不错。

比如下面这种冷萃经典咖啡冰冰杯,冰球是咖啡口味,只要倒入鲜牛奶能收获一杯简单自调。

你以为一个6块的冰杯很贵:它想赚的还不止这点呢!

类似的,还有柠檬冰冰杯、龙井茶虎跑泉水冰冰杯、乳酸菌乳饮品冰冰杯。

但相比韩国来说,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。

韩国几乎每家便利店门口都有一个大冰柜,里面摆着不同 size 的冰杯,旁边是各种琳琅满目的袋装果汁、咖啡,包你挑花眼。

你以为一个6块的冰杯很贵:它想赚的还不止这点呢!

我相信,要不了几年,未来国内的便利店也会这样疯狂内卷,开发新品。

卷口味,卷搭配,卷设计,甚至卷低糖。

冰杯的战争,热度看似已经达到了顶峰,一到夏天,大家就疯狂开聊。

但实际上,可能才刚刚开始。

也许从今以后,“ 冰杯战争 ” 每个夏天都会打响。

毕竟在炎热的天气里,谁能拒绝一杯冰镇饮料呢?

AD 麦享生活

网购比价查优惠券就用麦享生活
领打车|外卖红包|美团|抖音团购也用麦享生活
各大应用商店均可搜索安装【麦享生活APP】

文章来源【快科技】,转载请注明出处,本文链接 : https://www.bltcool.com/51161.html
上一篇
下一篇

为您推荐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