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末,小米的股价一路上扬,逼近40港元。而在此前的很长一段时间,外界因对小米造车的不信任,唱空小米,股价一度跌至10港元以下。
为了庆祝小米重回股价峰值,在一个寒气逼人的冬日,一群小米股民相聚在北京小米互联网园区的门口。
他们像个孩子一样,打出一条“心里有火,眼里有光”的横幅。一位教授喝到尽兴,已然热泪盈眶。
小米宣布造车的那天,股价猛地拉了十几个点,随后更是一直涨到三十五六块。
但在之后,小米股价又进入下跌轨道,一直跌到10港元左右。
1/被小米“套住”的Will:从入局,到坚守
如果不是众多朋友的分享,我们很难想象小米有这样一群,伴随小米成长,始终坚信小米的高净值粉丝,这与大众所认知的小米粉丝简直天差地别。
他们中,有为小米汽车提前三年准备停车位,出现在雷军PPT里的高校教授;有天生自带财富,重仓小米股票的二代极客;有因价低一次买了数个手机,终为小米品质叹服的投资人;有从小痴迷小米产品,一发不可收拾的淘气学霸;有一眼看去,年轻近10岁的80后程序员。
如果把时间向前拉十年,Will大概也不会想到,自己能够与数千米粉建立联系,甚至与其中不少人都成为挚友。
以上这些故事的缘起,还要追溯到小米上市之初。
缘起:小米上市,Will押注
2018年7月,小米登陆港交所,发行价17港元。
彼时,港股近乎崩盘,几乎所有的科技公司都会远赴大洋彼岸的美国上市,小米和美团是当年为数不多的赴港上市科技公司。
小米的赴港带动了一波港股热潮,叠加上市初期市场炒作,股票曾有过一小波涨幅。Will也加入其中,是最早买入小米股票的散户之一。
但好景不长,2018年底开始,由于当时整个经济环境的问题,小米股价跌跌不休,Will被套在其中。和普通散户的懊恼不同,这反倒使小米吸引了Will的更多关注,从此开始深度研究这家公司。
这并非Will首次了解小米,早在外资行工作时,小米就是他们的客户。也正因此,Will对这家公司有着最基本的判断。
在他看来,17港元的发行价太便宜了,但不料那年年底,整个市场低迷,小米的股价随之一路向下,从23港元的高点一路下探到8港元。
Will的选择是double down(指某项投资面临不确定性甚至短期亏损时,不仅不减少投入,反而选择增加投入,以强化原有决策并期待长期回报),逐渐做低整个小米的持仓成本。
举个例子,股价17块的时候买一股,可能16 块就买两股, 15 块买三股。也就是说,股价每降低1块,就加倍下注买。这样一来,Will的持股成本极速下降。
到2020年前后,Will基本完成了建仓,整体成本也只有10块钱。彼时,小米的股价仍然维持在10港元左右。
Will是帝国理工的金融工程硕士,同时还拥有香港大学法学和爱丁堡大学哲学的硕士学位,这使得Will在看待雷军以及小米公司时,能够做到足够深刻理性且富有洞见。
尤其是在后来的小米对美诉讼案中,Will对事件的发展趋势判断堪称精准,这才有了后来与众多小米股东的认识与相交。
相遇:过山车式的股价,“小米粥”的聚集
也是在2020年,华为面临美国制裁,促成了小米股价的第一次飞升。
“可能大家觉得小米能撑起华为的market share(市场份额),但结果发现小米根本撑不起来。华为空缺出的市场主要被苹果拿走了,甚至OPPO和vivo的高端手机都一度比小米卖得好。”Will向雷峰网坦言。
不到一年后,小米在2021年初被美国政府列入制裁名单。这宛如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,在资本市场和小米的股东群体中激起千层浪,小米股价随之瀑布式一泻而下。
刚刚回过神的小米股东们,心情一下子又沉入谷底。小米否认了美方的一切指控,并向美国哥伦比亚特区联邦法院提起诉讼,要求法院撤销美国政府的决定,颁布禁令禁止美国政府执行该决定。
当时,Will正在港大就读法律系硕士,所研究的内容与小米的诉讼高度相关,顺势开始深入研究小米在美诉讼案件,并将其撰文发布在雪球平台。
由于多种原因,鲜少有证券机构对小米的诉讼作深入分析。也是这样背景下,市场上出现的少数专业人员研究备受关注,Will的文章正是其中最好的之一,这吸引到小米公关部的注意。
写到第二篇,已经收到一些小米内部员工的肯定,“你可能是简体中文里,(小米诉讼分析)写得最好的”。
事实也确实如此,Will几乎准确预判了小米之后的整个诉讼过程。
申教授、CC、莫大、Shang、小Will等不少小米的投资者,也都是在这个时候关注到Will的文章,并在之后与Will沟通日益密切,成为“小米粥”里的活跃分子。
小米天然就有粉丝群,Will因此成为小米粉丝群里的成员,但早期的“小米粥”群,常常有人吵架,最后结果往往是两拨人互相吵不赢。于是,Will跟一些价值观更相近的米粉一起组建了如今的“小米粥”。
回到小米的股价。诉讼之后,小米(股价)曾有有一波大的反弹,至30港元+,但之后又一路跌回 8 港元。直到2023年底,小米股价还一度跌破10港元,这可能是小米的股东们最难熬的时候。
小米股价变化图
在Will看来,“小米粥”群有两大价值,其一是拉通信息;其二,是帮助群友更加理性地投资。
“小米的粉丝极端起来是非常狂热的。”Will曾经在一个寒冷深夜,接到一名小米投资者的哭诉。
晚间十一点,一位东北大哥哭着说:“小米这么好,老雷这么好,我们做错了什么事?”
当时,小米的股价从35港元的高点一路跌到20多港元,并在之后下探到10港元。
02/“一路补仓”的莫大和CC
与Will一样,不是小米的长期投资者都是一路加仓过来的。同为80后的莫大和CC也是如此。
携金山词霸出国的CC,终于成了忠实米粉
从出国带金山词霸,到为长辈买红米手机,从红米手机到如今家里有上百件小米产品,CC并非一个天生的小米粉丝,而是一步步成为小米产品的依赖者。
CC,硕士就读于英国的剑桥大学,毕业后曾与师兄创业,公司在后来被一位金山系高管收购,这算是CC第一次与雷军产生间接联系。多年后,红米发售,CC一次性买了数个手机,送给父辈的长辈们。
买金山词霸之时,CC还只是知道金山雷军;买红米手机之时,则是受身边米粉影响,惊讶发现还有抢手机这个“神操作”;如今,CC的家里已经有百十件小米的产品:手机、净水器、电视、空调等等不一而足。
小米上市前,CC曾与小米联合创始人洪峰有过一面之缘。当时,某证券公司副总,想拿到一部分小米额度,约洪峰见面,CC凑巧跟着一起见了洪峰。
对洪峰的印象,CC的回答是非常好,“第一,洪峰讲东西比较直接,不会拐弯抹角;第二,洪峰没有一点架子,背个双肩包,穿个牛仔裤,分别时连滴滴专车都没打,就是叫了一辆普通快车”。
不过,小米上市初期,CC并没有买到小米股票。直到2019年,小米股价从谷底反弹到10港元左右,CC才开始大量买入。CC还记得,当时见朋友,都不忘推荐一下,“小米的股票可以买点”。
小米宣布造车的那天,股价猛地拉了十几个点,随后更是一直涨到三十五六块。但在之后,小米股价又进入下跌轨道,一直跌到10港元左右。
2023年12月,小米召开汽车技术发布会,非但没有给小米股价注入动力,反倒加速了其下跌。直到5月,小米汽车正式发布,SU7一鸣惊人,股价也真正进入反弹周期。
“那之前的一段时间是最难的,最不理解的是,你抱着一个强烈看好的心态,也知道这个车肯定能火,但市场就是不看好,小米的股价在1月份还经历了一轮暴跌。”CC坦言。
在小米的核心群体中,几乎所有人很早就对小米汽车给予了非常高的预期评价。
一位“小米粥”的群友表示,“我们见了大量的产业链上的人,供应商的人,包括问了一些专业人士的评价。得到的反馈都非常积极,我们就觉得这个车是肯定没问题的,至于小米要怎么玩,到底能卖多少尚不不清楚,但肯定会吸引相当一批人。”
尽管如此,他们仍然低估了小米汽车的火热程度,最高预期也就是5万到6万辆。而后来的结果是,小米SU7发布 24 小时,大定 88898 台。
“雷总在发布会强调是给驾驶者造了一辆车,但这句话当时并没有被大家get,驾驶性这个东西本来就很难用语音描述,只有真正驾驶,或者看一些实测,才会有所感知。”
CC曾经试图复盘小米技术发布会为何给众人带来了这么大的误解,认为这与小米技术发布会的侧重点相关。
SU7给人最大的亮点是运动的驾驶体验和外形,但没去现场的人很难体会到它饱满的力量型运动轿车的感觉。不少70后,甚至80后对这种个性张扬的运动型轿车是没有体验的,但这就是当下的趋势。
不过,运动性也为小米汽车之后的事故埋下隐患。CC在当时就意识到,这种大马力后驱车,很容易出事故,专门写了一篇长文档通过Will递到雷军眼前,建议一定要做好安全培训。雷军也表示,在做相关考虑。
CC几乎是在小米股价的最低点,买入了小米的不少股票,同在北京的莫大一路过来,更是不断补仓。
从信任到信仰,“小米无往而不胜”
小米上市初期,莫大曾小赚一把,在股价到20港元后及时离场。而后等到小米跌至8港元,莫大与CC的判断几乎完全一致,这是一家严重被低估的公司,股票价格远远偏离了它应有的价格,开始大量买入小米股票。
但小米的股价在2024年前,依然犹如过山车,上至高于30港元,下到低于10港元。“可能也会喊着卸载(炒股)APP,但更多是口嗨。”莫大笑着说。
从根本上讲,莫大直觉上,对雷军,对小米有着充分的信任。
“如果真的要一个具体理由,比如说,雷军的特别,他一定有产品优势。当这种无脑的相信逐渐变成一种信仰,(大家)就认为小米进入某一个行业的时候,一定会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很多,而且会拉低整个行业的效率竞争的优势。比如雷总说5%的利润线 (2018 年 ,雷军代表小米董事会向用户承诺,每年整体硬件业务综合税后净利率不超过 5%。如超过,将把超过部分用合理的方式返还给小米用户。作者注),其实整个做成一条河,几乎把对手全限制住了,没有人敢轻易进这个领域。你的收益成本是固定的,你怎么可能获取高额利润?小米就愿意做这种事。这就是认知,过了这么多年以后的认知。”莫大变得有些严肃起来。
这种对小米的充分信仰,使得“小米粥”们愿意无偿为小米做很多事情。比如,莫大曾出现在小米商城的直播间,帮小米“卖货”。
我们交流的前一天,莫大还接待了小米品牌部到家中拍摄。“胜在真实,确实是实打实用,不是人造场景,有很多陈年设备。”当我们问道,小米会不会送什么小礼品之类时,莫大又笑了,“送了一个小米音箱,还没有打车费贵”“觉悟应该到位”。
03/登上雷军PPT的“天命人”教授
比起莫大的故事,四川大学的申力立教授,或许让更多人动容。他是高校数学学院的教授,但他更为人熟知的身份是,作为米粉代表,被雷军关注,写进年度演讲。
““数学课,通常是一件严肃的事情。”申力立说。但是,申力立总是想让自己的课堂没那么“严肃”,多一点轻松。”四川大学官方号的一篇学生采访里这样写道。
他在更多时候,是一个低调内敛,不善表达的人,但逢擅长领域,他又总是能谦逊且温文尔雅的分享。当我们找到他,希望与他进行一次访谈时,他毫不犹豫地答应,并毫无保留地分享了他与小米的故事。
从金山用户,到小米粉丝
申教授从小就是一个科技数码迷,他与雷军的交集,最早可以追溯到金山时期。彼时,他还是一个初中生,练打字用是通过金山打字通;游戏玩的是《剑侠情缘》;电脑上安装的杀毒软件是金山毒霸。那是世纪之交的黄金年代,网络尚不发达,年少的申力立通过邮件,向金山提过一些使用交付的建议。
多年后,雷军已经从金山离开,创立小米公司,一出手就惊艳全国,1999的小米手机一经问世,傲视群雄。申力立并不是第一批用小米手机的人,但却向身边的人推荐了无数小米手机。
数码迷申力立是一个参数党,早期的小米,尤其是拍照功能尚不完善,但满足大众已然足够。
直到小米10PRO问世,参数配置足够高,申力立才开始用小米的手机。此时,申力立的家里已经有了数十件小米之家产品。
数码迷以外,申力立还是个投资爱好者,小学没毕业就开始关注股票,大学开始高频率在个人博客发表投资相关文章。多年的投资经历后,申力立对自己有了越来越清晰地认识,不宜做短线,适合长期主义,关注公司的长期价值,而小米正是申力立最看好的公司之一。
说来有些戏剧,小米加入港股通的消息,申力立是几个月后才惊讶发现,立马就买了很多小米股票,占到七八成仓位。此后的几年间,申力立从未减持一股,不断加注至今已经占到九成仓位。
等到小米造车时,申教授第一时间在小区买了停车位,只等小米汽车交付,这一等就是三年。“这是何等的信任呀!”在2024年的年度演讲中,雷军发自肺腑地这样感慨道。
为什么能如此决绝地为小米汽车留停车位?一是相信小米的实力,特别是买了小米股票之后,肯定也要支持自家产品,至当时,家里起码买过上百件小米产品了,整体品质还是比较好的。二是,内心也曾有过担忧,但普通老百姓买车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品牌,这也是一家入门企业最难的时候,作为一个常年支持小米的股东,自己都不支持,难道等到别人去支持?
在小米粥的群里,Will曾号召大家盲定小米汽车,在车型都不确定的情况下,群里直接定到60辆+。
两次难忘的小米粥聚会
申教授还记得一年前,大家在成都聚会,小米粥里的一位汽车界人士H,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形象的“小米汽车课”。彼时,小米的股价已经反弹至“股价中枢”28港元+的高位。
所谓“股价中枢”,是小米股价第一次冲到35港元时,Will曾在文章中提到小米的“股价中枢”是 28 港元,不少人对此不屑一顾,认为太低了,但后来小米股价一度下探到10港元以下。直到这次聚会,正是为了庆祝小米股价重回“股价中枢”。
在申教授的办公室,借着申教授的电子白板,H带着准备好的PPT,讲了一堂小米造车的课程,大家听的也津津有味。H从小米宣布造车的第一天起,就坚信小米汽车一定会成功,这种坚定,甚至让不少米粉都感到意外,大家好奇他为什么如此坚信小米造车。
H的坚定,并非无源之水。作为一名汽车从业者,他明白造车的难度;作为一个米粉,他对小米又有着深刻认知。H告诉众人一个数据,造车之初,小米汽车与供应链沟通时,给出的刚量(全生命周期交付量)。小米给出的数据非常激进,直接冲着当时市面上最火的车型设定。
按照这个逻辑,小米内部对汽车的信心其实很足。作为一个行业内的专业人士,他又清楚看到小米哪些东西做得非常好,而且是其他人追不上的。这些,非业内人是很难看到的。“小米汽车虽然2024年才开始发售,但SU7的整体产品定位和设计的细节需求早在2022年就已经确定。”H告诉众人。
这次聚会后没多久,小米股价继续上扬到35港元。在这样的一个历史性节点,自然免不了一场聚会。群里多年的神秘人雷豹(化名),也表示有意愿跟大家见面。这位在群里隐藏多年的前小米资深人曾分享过不少专业和内部看法,但没有人知道他的真正身份。
为了方便雷豹,申教授提议将地点定在北京。这是一场成员最齐的“小米粥”聚会,最终的地点选在北京小米科技园旁边的四十大道饭店。三十多个人从全国各地飞向北京,只为一场约定的聚会。
这也是一场相当快乐的团聚,不少人喝的半醉半醒。大家撺掇着Will给雷发消息,“雷总,我们今天 30 位股东到场,见证小米SU7的成功,相信光。”
在寒冷冬日的深夜,雷军不到几分钟后回复了信息,还要了一张众人合照,又写了好几段话表达感触。冬日的北京虽然寒风刺骨,但大家的心里却是暖洋洋的。一位喝到尽兴的教授(注,另一位小米粥成员,重庆大学教授)更是不禁流下眼泪,“雷总这么不容易,还在这么晚的深夜给我们回消息。”
04/从小米粉丝,到小米之家“巡视员”
虽然没有像申教授一样,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,但Shang对小米的痴迷不亚于申教授。
儿时沉迷于中关村在线、泡泡网的Shang在第一眼看到MIUI的系统,就爱上了小米,他会把家人的三星GALAXY、HTC等安卓手机都刷成MIUI的系统试试。但那时的Shang还是个孩子,并没有买手机的资格,一直以来只能用父母淘汰下来的各种手机。转折点发生在了小米手机1发布的半年后,小米发布了小米手机CDMA版(电信版),这一次他终于成功说服了父母,买了人生第一台真正属于自己的智能手机小米手机1 CDMA版。
“一个东西,只要便宜,大人就愿意尝试。”Shang成功买了第一个小米手机,并劝父亲买了小米手机2之后,从此一发不可收拾。再后来,Shang的家里几乎不会再买非小米的产品。
Shang还有一个要好的初中同学Zhao,二人中午会在操场溜达,畅想未来。午间的阳光温度而热烈,两个十几岁的孩子对未来充满憧憬,每天都在想以后要做什么。作为一个数码产品小迷童,他们从手机想到手环,想到手表,想到眼镜等各种有可能的数码产品,甚至还在A4上画出了一些产品的原型图,梦想着有一天做出这样的产品。
随着Shang一点点长大,小米公司也越来越壮大。渐渐地,Shang发现,那些曾经在他们脑海中酝酿的产品一个个都被小米做了出来,上市,爆火。
几年后,Shang已经是一名高中生,小米发布了第一代手环产品,价格只有79元,Shang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它的酷炫功能(例如:近距离解锁手机),买来还在同学面前卖弄。
从中学,到大学;从手机,到手环,Shang已经成为一个实打实的米粉,也为他后来买小米的股票留下伏笔,不过那时的他还没找到“组织”。
2019 年 10 月,小米获准加入港股通,Shang有了投资小米的机会,立马从父母那里“骗”来一笔“巨款”,火速开通了港股通的资格。
虽然是米粉,但Shang却是一个比较理性的投资者,这可能也与父母都是金融从业者相关。Shang有了购买小米股票的机会后,Shang只在12港元左右的时候,买入了一点,因为他发现小米的股价每天都在创造新低。
Shang的那位初中好友Zhao同样准备了钱,一直在观望小米的股票。“这跌的什么时候是个头”,二人约定了一个线:8港元。说来也是奇怪,小米的股价一到8港元就开始反弹,二人甚至都买不进去,“涨的贼快”。
就这样,Shang从小米的8港元,一点点买入,一直到小米的股价回到17港元的发行价。彼时,小米已然成了Shang重仓的一只股票。
不止用小米产品,买小米股,Shang甚至小米之家的“巡视员”,在“小米粥”的群里为大家开启“图文直播”。闲暇的时候,Shang在小米之家的门店里一坐就是几个小时,看店里人来人往,也看过店里偶有纷争。
“巡店”并非一个后来的习惯。多年前,小米的第一家线下店(上海电影广场店)还是以售后为主,Shang还在读高中,每逢周五放学都会去探访这家小米之家。也是从那以后,Shang的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今天,进商场有小米之家必逛,直到后来变本加厉到早晨起来吃过早饭,就去小米之家的店里坐着,“因为这是自己喜欢的公司,就觉到这些地方确实有回家的感觉。”
坐在小米之家的门店里,Shang也观察到越来越多有意思的事情,比如,有些老年人会在电商平台买小米的手机,来线下找是小米的销售店员帮忙安装软件。小米之家的店员销售会先做一些免责声明:这不是官方渠道购买,可以帮忙安装,但出问题没办法负责;又比如,很多老外,来小米之家跟来批发市场进货似的,一拿直接把门店一些小米保温杯、电动牙刷等小家电的库存买空了。
Shang也会看到一些让人火冒三丈的事情——有些汽车的销售,服务态度非常差,有客户打开小米SU7的尾箱,看到里面的小米行李箱感觉不错,就问怎么卖。结果小米汽车的销售直接傲娇地说,我们是卖车的,不卖行李箱。
事后,Shang也了解到,门店确实没有该款行李箱的库存,但销售的态度实在令人气愤。跟用户的沟通态度太差了,对这个公司一点都没感情。当然,也会有不少小米汽车的销售,可以把小米各种产品接得如数家珍。在Shang看来,小米最大的销售,是雷军。其他销售运气成分太大,以销量为单一KPI或许不够合理,从用户满意度的角度去考虑可能更为合理。
“雷军是一个太强且近乎完美的人,强到令人发指。要说老雷做得不到位的地方,他可能没有亲身地走到下面,有时候应该走到下面去看一看到底是什么样。”Shang这样感叹。
05拄拐跨越千里看发布会的汽车迷
“优秀的公司赚取利润,伟大的公司赢得人心”,这是雷军曾经对外阐述的理念,也是小Will打心底里认可的话。
年轻几岁的小Will是一名95后,与群主Will有着相同的英文昵称,也同样毕业于英国帝国理工。每当聊起汽车,小Will的眼神总是充满了热爱与激情。
2025年中,小米YU7发布会前,小Will摔倒在家养伤。到发布会临近,他的腿还没有完全痊愈,但却丝毫没有能挡住他北上来到小米YU7发布会现场的心。
在北京偌大的机场,坐着轮椅的他格外显眼。从机场出来,他又拄着拐,打车来到小米汽车的发布会现场。这是小Will第一次见到雷军,在现场真切感受到自己的偶像,一家世界500强公司老总,脱稿演讲3小时的巨大魅力。
回到小Will多年前与小米的结缘。彼时,小Will还在伦敦留学,智能机刚刚流行,最初使用的也是苹果、三星这样彼时更受欢迎的品牌。
能在出国留学的小Will家境殷实,但他却是一个在乎性价比的人。一次偶然机会,小Will看了小米发布会,从此便走向成为米粉的路。
选小米,始于性价比,这似乎是不少用户成为米粉的起点,小Will也是如此。但单这一点,显然还不够,它能帮产品吸引来用户,但让用户留下来的一定是质量过硬的产品。小Will用的第一款产品是小米 6 陶瓷尊享版,这是一款堪称小米“钉子户”的产品,直到五六年后还在被不少用户使用。
小Will并不是一个很懂投资的人,买小米股票也还要等到2021年前后。彼时,正是股市行情大涨,不少人都投身其中。不懂投资的小Will凭借着那句优秀的公司赚取利润,伟大的公司赢得人心,懵懵懂懂的买了不少小米股票,却不幸买在顶上,之后的一年内,小米的股价从36一路跌到8港元。
尽管通过加仓把成本做到了十几元,禁不住下跌折磨的小Will,还是把股票软件卸载了,直到小米SU7亮相前夕,小Will才重新下载股票软件,准备加注小米股票。
虽然不懂金融手段,但小Will很懂汽车,很早就意识到小米汽车的来势汹汹。从开上SU7的那一刻开始,小Will便确认了这就是一个引领时代的汽车。
一方面,小Will开过宝马、保时捷这些豪车;另一方面,小Will本就是个汽车从业者,他的专业知识帮助小Will做出客观的判断。
在小Will看来,无论是产品定义,智能化,底盘,质量,安全,还是成本控制,企业效率,小米汽车比BBA、特斯拉都强。小Will相信小米汽车很快销量就会超过特斯拉,也一定能做到世界前五。
在一次次感受到小米SU7的强大中,小Will也一次次的加仓了小米股票。截至目前,小Will也利用股票收益,成为了SU7 Max,SU7 Ultra和YU7 Max三台小米汽车车主。
从使用小米产品的早期,到信奉雷军的感动人心价格厚道,小Will一直认为小米是一家伟大的公司,所以一入股市就买了小米。而等到小米汽车出现,小Will觉得,这会比小米手机在手机圈的地位更高,天花板也更高,于是成倍的加仓了小米股票。
小米汽车为什么这么红?更多内幕细节,欢迎添加微信Congc_a,与作者深度交流。
作为一个汽车从业者,小Will常常在群里为大家答疑汽车相关问题,也会写一些科普性质的文章,包括SU7的底盘评价,Ultra圈速预测,汽车被动安全,成本控制等等。
一般来说,新能源新车上市初期难免遇到问题,尤其是软件类的,一般需要6个月以上的时间不断优化。在小Will看来,第一次造车的小米问题已经算非常少的了。在小米车主群,很少有人讨论质量问题,聊的更多的是车的交付和开车后的体验。而在很多其它新车车主群,经常看到讨论和抱怨遇到的各类质量问题,甚至有群友自称试车员的。
再如,以往,在传统车企,车主只能去4S店反馈问题,对方往往大事化小,最多帮忙升级下软件,并不能提供专业的解答。相反,小米汽车就会有工程师查看总线数据并与车主交流。小Will曾通过APP反馈过小米SU7后视镜下翻的多个疑惑,在之后的第三天便接到工程师电话,并且是非常技术性的交流。由此可见,小米汽车确实是把客户当朋友对待。
小Will还曾在某社交平台,发过一篇老外眼中的小米汽车贴。相比国内一半骂,一半夸的两极化评论,国外对小米汽车几乎是一致看好。小Will也因此相信,小米汽车出海一定是大放光彩。
2024年的年底,“小米粥”开了新的10群,群主是小Will。不到半年间,小Will的10群已经满员。
从一群热爱小米的网友在“小米粥”相聚,到如今10个满满的群,这里留下的是一群真正热爱小米的人。始于2021年的“小米粥”社群,至今已经聚集了超3000人,这是一群真正的小米信仰者。
“小米粥”也是一个高度扁平的社区,不存在所谓的创始人或者拥有者,而是一群用爱发电、共享价值观的管理员共同维护。“小米粥”始终坚持“非盈利”的根本原则,拒绝所有变现可能性,希望能用最纯粹的方式表达我们对小米的热爱。
他们很多人持有1万股以上的小米股票,即使没有,也往往是小米的骨灰级米粉,不少都是小米第一代手机的用户。
“很多人以为是我创建并且在管理“小米粥”社区,这是一个误解。”在介绍小米粥的文章里,Will曾经这样写道,“作家唐诺曾说过,不是书写需要我,而是我需要它。对我而言也是如此,不是“小米粥”需要我,而是我需要你们。”
“小米粥”的故事仍在继续书写。从最初单纯的粉丝,到深入参与小米发展的股东,他们见证了小米的起起伏伏,陪伴小米走过谷底,与小米相聚在高峰。
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股市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