麦享科技9月29日消息,据媒体报道,一名浙江25岁陈女士(化名)因使用网上学来的“护肤偏方”,不仅导致自己铅中毒,更连累其6个月大的宝宝也出现严重中毒症状。
起初,陈女士发现宝宝突然食欲下降、喂奶困难,并出现反复恶心、呕吐等症状。辗转就医两周后,宝宝被确诊为严重铅中毒,陈女士本人检查后也发现血铅超标。随后,母女二人在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(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)职业病科接受驱铅治疗。
追溯中毒原因,竟与陈女士近期使用的“护肤法”有关。原来,陈女士每到夏季手上就容易出汗疱疹,不久前她在某社交平台看到有网友推荐用“醋酸铅湿敷法”治疗,便自行网购醋酸铅溶液,未经稀释就每天多次湿敷、洗手,持续近一个月。
作为新手妈妈,陈女士格外注意卫生,洗手频率较高。然而,她并未意识到,残留在手上的醋酸铅溶液不仅通过皮肤侵入自己体内,还在为孩子冲泡奶粉、清洗奶瓶和喂食过程中,通过间接接触渗入宝宝皮肤。
检测结果显示,宝宝的血铅浓度高达700μg/L(正常值应低于100μg/L),陈女士的血铅浓度也超过600μg/L,数值远超安全范围。陈女士对此后悔不已,没想到这个看似讲究“卫生”的行为,竟造成母女双双铅中毒蓄积。
据了解,醋酸铅湿敷在过去曾用于治疗急性渗出性皮肤病(如严重湿疹、接触性皮炎),但使用浓度通常较低(0.1%-0.5%)。由于潜在铅毒性风险,该方法在正规医疗中已逐步被更安全的疗法替代。
然而,目前仍有部分网络平台在介绍该疗法,各电商平台也可见醋酸铅粉剂或洗剂出售,常被宣传用于缓解“手脚脱皮”等症状,不少消费者对其潜在危害缺乏认知。
医生指出,醋酸铅是一种水溶性铅盐,可经皮肤吸收,是铅暴露的重要途径之一。溶液或粉末可通过表皮、毛囊、皮脂腺和汗腺等结构被吸收进入皮下毛细血管。若皮肤存在微小伤口、皲裂或湿疹等问题,醋酸铅的渗透吸收速度会显著加快。铅一旦进入血液并解离为铅离子,便会随血液循环遍布全身,引发多系统毒性反应。
医生郑重提醒公众:切勿自行购买、配制或使用醋酸铅溶液或粉剂进行皮肤湿敷或治疗,其潜在风险远大于可能的疗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