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年头,走在大街上,要是没穿着沙沙响的冲锋衣,似乎都融不进早晚高峰的地铁了。
世超每天的上班路上,基本都是左边一只鸟,右边一头象。全是户外圈顶流,来 1 号线团建了。
但世超知道,除非是真正的登山户外大佬,很多上班族的衣柜里应该也不是这些国外高端品牌。
因为它们是真的贵啊。。。

尤其是早年猛犸象、哥伦比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,一件衣服动不动就是五六千往上。一直到近十年,像安踏、凯乐石等国产品牌兴起,冲锋衣的价格才算降下来了点。
但发展到这两年,国货已经不是兴起,而是彻底爆发了。
越来越多的户外国产品牌开始出现,2023 年国内冲锋衣企业已经有超 8000 家。从销量来看,国产冲锋衣已经占了国内 70%-80% 的市场份额。
但在研究了一圈之后,世超却没有对各种新兴的国产品牌产生兴趣,而是盯上了一家基本没啥名气的工厂。
在中国的冲锋衣历史里,一条明线是疯狂收购的安踏和兴起的凯乐石们,拉高了中国冲锋衣市场的上限;而在故事的 B 面,另一条线里则是很多入行更早,却一直默默无闻的“ 中老年品牌 ”们。
我们在拼多多上找到了一家名叫超斯特的冲锋衣品牌。
之所以选它,因为这个品牌早在 1996 年就已经成立了,在全国有超 500 家门店,甚至曾经拒绝过胖东来的入驻合作邀请。
全盛时期,一天就能卖出去几万件冲锋衣。今年,他们的一件爆款冲锋衣卖了 10 多万件。在拼多多上,6 个月全店销量达到 600 万。
超斯特拼多多官方旗舰店

当然了,潮男潮女的你肯定没有听说过它的名字。
因为这是一家典型的老牌冲锋衣工厂。和那个年代很多做冲锋衣的本土工厂一样。他们注意到了猛犸象这些外国的户外品牌定价过高,超过了当时国民的消费能力。
但冲锋衣又是一个很不错的服装类型,比雨衣透气,又比外套防水,于是他们就试着做了一款低价版的冲锋衣。
所谓低价版冲锋衣,就是阉割了一部分功能的“ 猛犸象 ”。也有一定的防水、防雨和透气的能力。
结果,就这么闷声发大财了。开始四处开店,同时还入驻了像王府井奥莱、一品仓等各种头部商城。

不过,超斯特当时的冲锋衣和猛犸象们抢的根本不是一个市场,超斯特的货基本都是卖给了中老人们。
这种冲锋衣虽然阉割了功能性,不能真拿出去爬雪山。但它刚好又能防小雨,又很透气,正好适合老年人们出去短途旅游,爬爬山,跑跑步。
而且,超斯特的衣服功能性上虽比不过国外大牌,但做工走线,是通过了中老年客户们几十年的检验的。
超斯特的现任老板王总,告诉世超,“其实中老年人的冲锋衣,和现在年轻人冲锋衣主要的区别就是颜色。”
一边喜欢大红大紫,一边喜欢拼接浅色。但在版型和做工等方面,都差不多。甚至现在市面上不少年轻人买的通货,做工很难有他们这些老牌工厂好。
因为冲锋衣市场这两年膨胀太快了,人人都想下场分一杯羹。市场上反而越来越多的贴牌通货。比起盯质量,这些工厂更在意出货够不够快。
不仅如此,相较于年轻人更注重外形、款式的新颖,中老年人则是对衣服的做工有更高的要求。咱们拿到衣服可能就会看有没有线头,而爸妈就知道真正重要的是走线够不够密,是不是三针十六线。
走线越密,衣服才越不容易开线,更耐穿。

我们在超斯特的工厂里,看到了相当严格的产线流程。
在 5 层楼中,每一层都负责 1 至 2 道工序,从裁布,布料拼接、再到压胶、防水测试,最后剪线、熨烫、包装,每一步生产工序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。
熟练的工人和生产线,将衣服的次品率控制到只有 1%-2%。裁布的师傅说,他干这行的时间,比世超的年龄还要大。几乎所有的工人,都是已经在工厂做了几十年的熟练工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厂房的二层一整层都是质检员,这个二十多人的团队每天的任务,就是一个线头一个线头地检查衣服。
一旦有任何的问题,直接送到楼上进行返工。

除了质量经过中老年人们捶打,在价格上,超斯特更是精准操刀。即便是现在户外热刮得这么猛,冲锋衣价格也基本控制在了 200 元上下。

当然了,价格的背后,也不是什么不能公开的秘密。
一方面入场早,市场里深耕了这么多年,跟供货商们都混成了老铁们了。
品牌这边保证按月结款,绝不拖欠,供货商们就给最优惠的价格,时至今日,也没咋给他们涨过价。
另一个原因,就在我们驱车来到工厂的一路上。晋江集合了安踏、361° 以及大量工厂。只需要开车 1 个小时,就可以在晋江采购到一件冲锋衣所需要的所有配件,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。
而且,集群效应下,配件的价格更低,也能挖到更多好货。

依靠着价格和质量的双板斧,超斯特们一度占领了中国冲锋衣下沉市场。但却没有赶上这波户外热。毕竟谁也没想到,冲锋衣会一夜之间从中老年人们的旅游标配,变成中产们的氪金游戏。
王总坦言,他们自己也有问题,之前基本完全放弃了电商市场和年轻人们。
渠道稳定的传统服装工厂,生活是很舒服的。他们和客户合作非常紧密,一年只需要开两次选货会,接到订单后送去生产。就可以稳定一年的生意,基本不需要操心。
当地传统工厂基本都这样,直到王总这些厂二代们开始接手,才慢慢接触电商。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,王总花了几百万拉了一条新的产线,生产符合中国最新国标要求的冲锋衣。
这种就是真冲着猛犸象们去了,比如说花几万一台的价格,去采购压胶机,给每一条缝线处,都热封压胶封好,保证雨水不会漏进来。
世超还不信邪,专门上手蹂躏了一番,效果确实没得说。

现在的超斯特也能做出符合国标、适合户外的真冲锋衣,而且凭借着前面说的优势,价格相较于一线大牌们,依旧诚意满满。
另一边,在电商平台上,超斯特也已经开始小范围的试水,尽管电商部现在只有王总和另一位助理。配置虽简陋,但业绩却意外地不错。
他很聪明地选了最简单、好做的平台。从一开始,他就选择从拼多多切入,只花了大概一到两天时间,就搭建并运作了第一家官方旗舰店。现在,超斯特线上有 60%-70% 的销售额都来源于拼多多。
在拼多多持续一年多对这些工厂老板们的培训下,王总早已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运营心得,还非常慷慨地传授给了我。
比如得多开几家店铺,去承接更多的流量,做不同的细分品类。至于要怎么冲销量,王总说:“我们要做的就是,尽可能地去把一个商品链接多叠加优惠和大促。最好是在价格接受范围里,不断地去在一个链接里叠加上去。”

除此之外,一个不断进步的平台,其政策变化也让底下的商户们的的销量直观地跟着变化。
最明显的就是拼多多今年 4 月份开始的千亿扶持,自掏腰包给消费者发优惠券。在拉动销量的同时,也保护了商家们的利益。
“ 拼多多会给消费者优惠券,可能有时候一下子会给消费者 10 块、20 块钱的优惠券,但我们的到手价还是不变。”王总一边说,一边给我展示了一款产品的 20 元优惠券。

真金白银的砸钱,所带来的提升是显著的,店铺销量开始翻倍上涨。王总说:“上个月就是应该在拼多多,销量应该提升,做到快 300 到 400 万。翻了一倍。”
与此同时,一直在持续推进的西部包邮政策,助力他们把货送到了内蒙、西藏,让西部订单数翻了一倍多。
有趣的是,王总最近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,平台每个月都会多出好几笔来自新加坡等来自海外的订单。
这背后其实是拼多多今年开始发力的海外集运包邮,商家只需要把货运到拼多多货仓,接下来的运费都将由平台买单。

王总有些自豪地炫耀,这个月,他们就能冲到百亿补贴的黑标认证。
这个认证是公认的难拿,不仅销量要足够高,同时店铺评分等各种指标都要拉满。但一旦杀进去了,对于像超斯特这样的优质商家来说,就能获得专属的流量池子,有更大的曝光。
“ 我们现在的目标从一天发货量 1000 单左右,干到 3000 到 5000,最终希望一天能发 1 万单左右。”王总自信地和世超构想着未来。
不过,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像超斯特这样幸运。在晋江,像超斯特这样工厂,可能还有上百家。
他们有几十年的技术沉淀,有极致的供应链优势,只缺一个直接面对年轻消费者的机会。尤其现在国货早就进入拼质量、拼品牌的阶段。
好在,时代又给了他们第二次机会。像拼多多就一直都在对这些散落各地的“ 新质商家 ”进行扶持,更助力了无数像晋江这样的产业带发展。
当老工厂连上新电商,不仅让咱们消费者们穿上了性价比极高的好衣服,也让这些中国制造的“ 毛细血管 ”重新焕发了活力。

微信扫一扫打赏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