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科普知识 火灾背后 夺命竹棚?

火灾背后 夺命竹棚?

昨天晚上,对整个中国香港来说都是一个不眠之夜。 11月26日,香港大埔宏福苑小区起火,大火持续燃烧了十几个小时,8栋大楼中有7栋起火,截止今晚22点已经有75人离世,1名消防员牺牲…

昨天晚上,对整个中国香港来说都是一个不眠之夜。

11月26日,香港大埔宏福苑小区起火,大火持续燃烧了十几个小时,8栋大楼中有7栋起火,截止今晚22点已经有75人离世,1名消防员牺牲,76人受伤。

目前事故现场现在还在全力营救中。

唉,说实话,隔着屏幕,那冲天的火光都让人感到非常窒息,这是近几十年香港最大的火灾事故了。

火灾背后 夺命竹棚?

更令人痛心的是,这里并非在建工地,而是建于1981年的居民楼。前不久,街坊们刚凑了钱想给住了几十年的家园翻新外墙,没想到这场本该喜庆的修缮,变成了炼狱。

而在现场视频中,网友们发现了一个很离谱的地方:包裹着几十层居民楼的脚手架,竟然是密密麻麻的竹子!

火灾背后 夺命竹棚?

要知道,内地2017年的国标就已经强制规定了钢制脚手架的标准,隔壁深圳,早在1994年就淘汰了竹制脚手架。如今在内地,除了农村自建房,几乎看不到竹子的身影。

这就怪了,香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,为啥在2025年还保留着这种施工方式?

火灾背后 夺命竹棚?

我们咨询了包括香港消防专业的博士、香港大学建筑设备专业硕士毕业的工程师、还有国家一级消防工程师在内的专业人士,也查一圈儿资料以后发现,这背后有点复杂。

一方面,这事儿有历史原因。竹棚架本来是以前的建造技艺,在香港传承了很多年,不少香港电影里,都有这些纵横交错的竹棚。到现在香港都有大概4000名搭棚师傅,这甚至是个非遗,有专门的竹棚工会来管这个。

但情怀不能当饭吃,也挡不住火。 真正让竹棚在香港屹立不倒的核心原因其实很现实,就俩字,省钱。

火灾背后 夺命竹棚?

图为《尖峰时刻2》中的香港竹棚

根据香港市区重建局的数据,竹棚的综合单价,大约是每平米30-150港币。而钢棚在80-500港币左右,是竹棚的2到3倍。

相比之下,内地由于人工成本相对较低,且钢铁产业链极其成熟,使用钢管脚手架的价格,换算过来仅为香港的1/5到1/8。

除了建材成本,竹棚在香港这种见缝插针的城市形态里效率也更高。因为竹子轻便易切割,一个熟练的搭棚师傅,一天能搭上百平米,速度是钢棚的6倍以上,用完的竹子也不像钢管一样考虑仓储和运输问题。

再考虑到香港高昂的人工成本,所以在香港建筑界看来,竹棚是一种完全被资本效率下选择出来的结果。

火灾背后 夺命竹棚?

九龙竹棚业总工会的数据显示,香港所有现行工程项目中,80%都在使用竹棚,在狭窄街道、旧楼外墙翻新这种这类项目更是超过90%。

但你这玩意就算再怎么方便,一碰上着火这就是柴堆。

竹子是干材,连接用的尼龙扎带是塑料,外面的棚纸也是易燃物,于是扎带遇火熔断后,燃烧的竹竿和篷布又很容易掉落蔓延。。。这三者组合在一起,本质上就是把几千吨干柴堆在大楼外面。

硕士毕业于香港大学建筑设备专业的工程师心心告诉差评君,她在写论文时就已经注意到,这些排布密集的竹棚,任何一处起火点没有及时扑灭,后果都不堪设想。

实际上,香港历史上跟棚架相关的重大火灾也并不少,2013年北角五洲大厦建筑废料起火,火势顺着外墙的竹棚迅速蔓延,波及到多层住宅;

2021年,铜锣湾世贸中心也是因为翻新工程的棚架起火,导致上百人被困天台;2023年尖沙咀一家42层高的在建酒店,整栋楼的竹棚都被点燃,燃烧的竹竿甚至烧到了附近的喜来登酒店。

甚至就在上个月,香港中环一栋大厦就发生了三级火灾,导致4人被送往医院。

火灾背后 夺命竹棚?

既然这东西这么危险,难道香港就没有消防措施吗?

其实是有的。

香港劳工处、香港建造业议会都针对竹棚有专门的安全标准和工作守则,比如,在施工现场进行焊接等“动火作业”,必须申请许可证,配备专门的防火员巡检,工地要有火警探测设备,建筑外围的防护网和帆布也必须是阻燃材料。

甚至那些搭棚师傅都得考专门的执照,拿到建造业议会发的“悬空式棚架安全训练证书”才能上岗,所以建筑界对竹棚也是默认存在。

火灾背后 夺命竹棚?

但问题是,规定是完美的,人性不是。

人家搁施工现场怎么搞,那不一定按照标准来的。

比如这次大埔火灾中,警方已经拘捕了3名相关负责人,初步调查发现,维修工程中使用高度易燃的发泡胶包裹电梯大堂,加速了火势蔓延;外墙的保护网、塑料布、防水帆布等也被警方怀疑没有达到防火标准。

火灾背后 夺命竹棚?

香港的一位消防相关专业在读博士 Moric 告诉我们,“造成这次火灾超出寻常蔓延速度的因素很多,竹棚只是其中一个,外墙上塑料布网,泡沫涂料等也加剧了火灾蔓延和救援难度。”

“香港居住密度非常大,楼宇密集,发生火灾时疏散难度很大。再加上这次发生火灾的建筑是香港典型的公屋设计,有很多狭窄的光井,着火后容易形成烟囱效应,使得热烟气快速上升,火势很快就会从底部蔓延到顶部。”

一级消防工程师科诺也告诉差评君,“这种情况下,外在的消防救援力量很难扑灭,甚至难以控制火势。”

现场视频中这么密集的楼间距,在内地可能会有合规问题。

“因为防火间距不足,在火场热对流以及热辐射作用下,火势会蔓延到其他周边建筑。”

火灾背后 夺命竹棚?

说白了,种高层建筑+密集楼距的城市形态,本身就极易产生“烟囱效应”和“风洞效应”,加速火势蔓延,再叠加香港这几天大风、干燥的天气因素,这就使得任何侥幸心理和监管漏洞都会被放大为悲剧。

而竹棚,只是放大了这个物理缺陷。

在 Moric 看来,竹棚也确实是落后做法,1996年香港嘉利大厦火灾,造成了41人死亡,也是由于竹棚着火。但过了快30年,竹棚依旧在使用。

此外更深层次的问题,是老旧小区的消防设施。宏福苑是上世纪80年代年建成的,这些旧住宅楼通常没有安装水喷淋设施和烟雾报警器,这会导致火灾发生早期就没法有效控制火情。

火灾背后 夺命竹棚?

但要淘汰竹棚,对香港来说也面临着产业惯性的阻力。

这事其实也不是没被管过,香港发展局今年3月就宣布,所有新建的政府工程,必须全部改用金属棚架。政府甚至还提前培训了超过10000名金属棚架操作工,就等着产业升级。

但无论是工人还是商人,对转型的兴趣都不大。

因为在香港,竹棚工是土木这行里薪资最高的工种之一,工资比搭金属棚架的高出30%到50%。完事儿这两种工作的证书还不通用,这相当于让4000名老师傅们放弃高薪,还要从零开始去学一门赚钱更少的新手艺,这谁受得了?

火灾背后 夺命竹棚?

而商会就更没动力了。

搭棚用的竹子,运输和仓储都需要特定的牌照和场地。整个进口渠道,基本就掌握在大型建材商手里,人家有绝对的定价权。

而对于工地的分包商来说,他们最看重的是现金流和单次项目的利润。竹子是一次性耗材,用完就扔,不用花大价钱租个仓库去堆放钢管。所以他们也没有动力去推进转型。

但这也不是说竹棚就真的不可替代了。

别说钢棚代替竹棚,内地现在甚至已经用上了全钢爬架,用冲孔钢板网彻底取代了尼龙网,几乎消灭了所有可燃物,只是这种技术的推广,需要时间和产业链整体升级,也需要有强大的决心去推动。

火灾背后 夺命竹棚?

事实上,这次事故虽然发生在香港,但对我们内地也是一个警钟。

科诺告诉差评君,虽然新建的小区在设计上都有相关消防设施设备,比如水喷淋、室内消火栓、火灾报警探测设备、电气火灾报警设备、防排烟系统,结构上有专门的消防车登高面、环形消防车道等、公共建筑对防火逃生窗也做了要求。

但是再过几十年会怎么样,都依赖日后的维护保障,而目前这些多数是由每个小区的物业公司负责的。

我们大量在世纪之交建造的高层住宅,在未来一二十年,也将进入大规模的维修期。如何平衡维修成本、施工安全和消防标准,将是摆在每一个城市管理者面前的考题。

火灾背后 夺命竹棚?

总而言之,大埔的悲剧,也反映出现代城市治理中一个尴尬的角落:我们该不该用农业时代的材料,去维护后工业时代的摩天大楼?

竹棚作为一项传承百年的技艺,对香港的城市建设有过不可磨灭的贡献,但我们更要尊重现代消防科学。

无论是算文化账,还是算经济账,当它涉及到成百上千人的生命时,任何的妥协和侥幸,都是不可接受的。这不是对传统的背叛,是城市进化的必然。

最后,愿逝者安息,生者坚强。也希望这样的悲剧,不会一再重演。

AD 麦享生活

网购比价查优惠券就用麦享生活
领打车|外卖红包|美团|抖音团购也用麦享生活
各大应用商店均可搜索安装【麦享生活APP】

文章来源【快科技】,转载请注明出处,本文链接 : https://www.bltcool.com/63191.html
上一篇
下一篇

为您推荐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