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软件故障,俄罗斯一名员工意外收到公司转入的8.7万美元巨款。公司以“误转”为由,要求他退还,他却以备注“工资”为由,拒绝归还!双方为此事对簿公堂。
今年年初,弗拉基米尔·雷恰戈夫(Vladimir Rychagov)手机收到银行的通知,打开一看,发现自己的余额多了好几个零。
近期,他确实有一笔工资到账,算一算也就581美元,但此刻银行卡到账显示竟有2笔,除了应得的581美元,还额外多了一笔87000美元。
当时他有点懵,之前同事就在传,如果公司年度业绩好,可能会在年初发放一笔可观的“第13个月工资”,但没想到这笔奖励会如此丰厚。

回过神后,弗拉基米尔非常高兴,还感慨:说明公司去年的业务做得很不错。
然而,一夜暴富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多久。
很快他就接到了公司的电话,告知他这笔钱是公司误转的,原本是要转给另一家分公司用来支付34位员工的工资,并强烈要求他归还。
关于这个提议,弗拉基米尔拒绝了。
根据他对媒体的回答,他的理由是:我在网上查了一下,如果这个问题是技术错误导致的,我可以不用退还这笔钱,之后我去银行查了,也证实是技术问题。

而且他还发现,转款方就是之前给自己发工资的公司(雇主),转款属性也是“工资”,因此,在他看来,这笔钱就是发放的奖金,保留合情合理。
眼看协商无果,公司慌了,一开始还只是软磨硬泡地协商,之后言语之中多了很多“威胁”。
一气之下,弗拉基米尔用其中一部分钱买了一辆车,准备举家搬迁到另一个城市。
还没搬,公司就起诉了,指控他与公司财会合谋骗取公司资金,由于缺乏证据,这个指控很快就驳回了。
然后双方就开始了一场持久的民事诉讼,初审和上诉,法院站公司立场,裁定弗拉基米尔需要退还8.7万美元。
弗拉基米尔不服,已经向俄罗斯最高法院再次提起上诉,有意思的是,最高法院已经“受理”此案了,说明案子还要继续“掰扯”。
至于结果如何,很难说,前段时间也刚判了一个类似的案例,金额高达16.8万美元,目前来说,这个案例的当事人是不需要还的。

意外获得330倍工资后,男子辞职失踪,法院判了
这件事情发生在2022年5月,男子是智利一家公司的普通员工,应得的工资是508美元,但实际他收到的是16.8万美元,相当于原工资的330倍。
公司发现错误后,也是要求男子退还。刚开始,他也是同意的,说是第二天一早就去银行处理退款。但公司迟迟没有收到钱,男子也联系不上。
过了一段时间后,他又联系公司,再次表示会还,结果依然是一场空。
三天之后,男子通过律师事务所向公司提交了辞职报告,然后消失得无影无踪,账户的钱也转走了。
为了追回这笔钱,公司聘请了律师,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,拿回钱财的同时,还指控男子“盗窃”,最高将面临一年半的监禁,还有罚款。
3年之后,也就是2025年9月份,官司才有结果。
智利圣地亚哥法院驳回了公司请求,法院认为该员工不存在盗窃意图,这笔钱是意外收到的,他不存在任何操纵或不当行为,因此该案件应作为民事案件处理。
经过多方审查,最终还是判公司败诉。
男子不需要退还资金,也不需要负刑事责任,相反,认为公司没有及时处理(例如冻结男子账户)导致钱被转走,应该承担部分责任。
不出所料,对于这个判决,这家公司是拒绝的,后续也上诉了。
在有新的结果之前,男子本人是安全的,而他收到的丰厚意外之财也仍在他“口袋”里。

最后,我们还是要宣扬一下正能量,关于“不义之财”,无论是从我们的良知,还是从我们的法律,退还,是应该的。
以上这2个案子,只能说明大千世界无奇不有,还有就是各国的法律也是有差异的,类似的案例,不同的地方,处理结果也会不一样。

微信扫一扫打赏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