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存了吗!上海交大教授建议10岁开始存养老钱最划算 直言复利效应惊人
麦享科技8月6日消息,今年,新浪财经策划推出了《养老金融透视镜》系列访谈栏目。
近期,该栏目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阎志鹏进行了对话。
在访谈的一个片段中,谈到了年龄分层策略,也就是养老规划的“马拉松战术”。
阎志鹏教授指出,养老规划的核心是“时间杠杆”。
为了更好地解释这个原理,他列举了一个三胞胎的案例:假设年化收益率为8%,若从10岁开始,每年存1万,连续存6年,到65岁时,账户余额将达到344万;
若从16岁开始,每年存1万,连续存9年,最终账户余额为293万;
要从25岁开始每年存1万,连续40年,最终账号仅有280万。
因此,阎志鹏教授称“越早启动,复利效应越惊人,20多岁应投资较大比例的权益类资产,借助年化收益积累财富。”
对于 30 多岁的人群,阎志鹏教授认为,这一阶段需要平衡刚性支出与养老储备之间的关系。
他提出了“30 元法则”:即每天先存 30 元,然后再进行消费,这样一年下来就能存下 1 万元。
按照 8%的复利计算,坚持 30 年,最终积累的财富可达 137.2 万元。
此外,阎志鹏教授还建议,如果 30 多岁的人没有专业人士帮忙设计养老规划,可以考虑一个简单的“默认选项”:将 50%的资金配置到权益类基金(包括国内基金以及投资全球市场的 QDII 基金),30%的资金用于购买专属商业养老保险,剩下的 20%则存为定期存款或购买国债。
同时,要把房产纳入养老财富的核算范围,通过房贷提前还款与养老储蓄的动态平衡,来优化资金的使用效率。
需要补充的是,据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官网显示,阎志鹏教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,MBA项目联席学术主任。
他曾担任新泽西理工学院(NJIT)Martin Tuchman 管理学院副院长、金融学教授(终身教职),以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客座教授。
据介绍,阎教授曾任职于多家全球和国内知名金融机构,包括贝莱德建信理财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投资策略师、上海橘颂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、光大期货有限公司资产管理部总经理等,并在《上海证券报》“谈股阎经”担任专栏作家。
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投资者教育与保护、养老金融与规划、行为金融学、投资策略、ESG、金融科技、金融风险管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