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米又从宝马招来一员大将。
宝马电车设计负责人凯兰格(Kai Langer)近日官宣,自己已加盟小米汽车。
这是半年时间里,小米从宝马招募的第六员大将,凯兰格和此前的老同事们一样,在官宣消息中对小米一顿猛夸,称其是具有颠覆性的科技巨头。
不一样的是,凯兰格面临一件或许有些尴尬的事情:
当年自己的下属,如今成了自己的领导。
小米挖来宝马设计高管
前宝马i系列设计主管凯兰格近日在社交平台发文,透露自己将加入小米。
凯兰格在文中盛赞小米,称其是「全球最具进步性和颠覆性的科技巨头之一」,目前已经在消费电子领域站稳脚跟,进入汽车行业首秀后,展现出迅猛势头,正在努力开疆拓土,这为自己深度参与其中提供了宝贵机会。
小米汽车是凯兰格效力的第二家公司,此前只在宝马工作过,在总部慕尼黑一干就是22年。
2003年7月,凯兰格加入宝马担任外观设计师。2009年2月起参与筹备宝马纯电i系列,负责整体设计工作。
2年后也就是2011年2月,宝马i系列正式对外发布,首批规划了i3和i8两款车。
可以看到i系列延续了宝马的家族风格,但融入电车时代的新元素,比如封闭的“双肾”格栅。
或许是因为在i系列的工作表现比较出色,2012年6月,凯兰格获得晋升,开始担任团队领导,任职宝马集团前瞻设计工作室主管。
2016年1月转任宝马集团设计总监。这一年,有一个来自中国的年轻设计师,从上海调任慕尼黑,成为凯兰格后来的下属,再后来的领导。
2019年7月,i系列进入变革期,凯兰格回归担任设计主管。此后老款i8和i3因市场反响不及预期,先后停产。宝马经历“油改电”路线的短期探索后,在2025年推出专属平台,准备再战纯电。
领导i系列设计六年的凯兰格,却在此时离职了,成为近期第六位加盟小米的宝马老将。
欧洲传统豪门,小米人才分库
据36氪报道,小米今年4月在慕尼黑也就是宝马总部所在地,设立了研发和设计中心,其中研发团队后续将负责小米全系车型的性能调校。
团队规模当时不到50人,都是精兵强将,路特社报道其中有五人来自宝马,这五个人之中有三位公开了自己的最新动向和履历。
首先是欧洲研发中心负责人鲁道夫·迪特里希(Rudolf Dittrich),和凯兰格一样,毕业就加入了宝马,一干就是23年,然后离职来到小米。
在宝马期间,迪特里希长期负责宝马旗下的赛车项目,历任性能团队主管、集团赛道工程与车辆动力学主管、集团技术总监、限量版车系总经理。
2024年12月,迪特里希在社交平台发文,官宣已加入小米。
此外还有Dusan Sarac,早年曾在劳斯莱斯任职,后加入宝马工作了12年,曾担任子品牌负责人,如今是小米欧洲研发中心整车负责人。
以及前宝马性能开发主管Janis Hellwig,如今是小米欧研的首席工程师。
除了宝马,还有一位法拉利旗下的赛车人才Ricard Aiguabella Macau也在今年加入了小米汽车,他曾在印度力量和法拉利旗下车队长期从事F1赛车开发,还曾领导过Model Y的空气动力学研发。
总体来看,小米此前招募的都是研发人才,都曾从事过高性能车辆的开发。 他们此前效力的宝马也一直是操控和驾趣的领导者,这也是小米首款车型SU7的主打方向。
最新加盟的凯兰格则是设计人才,他的加入补齐了小米在慕尼黑的布局。
实际上,早在小米造车之初,就有一位在宝马长期任职的人才受到雷军感召,毅然告别传统豪门,押注小米了。
One More Thing
李田原,小米汽车首席设计师,2021年在慕尼黑看了小米官宣造车的发布会后,决定加盟小米汽车。
李田原在宝马工作近10年,一开始在国内的设计中心任职,后来在2016年来到宝马总部,担任i系列高级外观设计专家,操盘SUV车型iX的外观设计,后来凯兰格成为了他的部门领导。
分析认为,凯兰格加盟后会向李田原汇报。
时代的风口就像一列火车,跳槽上车有先后,职级座次自然也要重新排。
两个人的职级调转,也是今天中国汽车和欧洲汽车地位互换的缩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