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生科医学 “低能量星人”原地集合:你不是懒 只是能量不足

“低能量星人”原地集合:你不是懒 只是能量不足

最近,网络开始流行关于高能量人和低能量人的吐槽。 “高能量人”清晨 6 点就能“弹射”起床,先去撸个铁再跑上 5 公里,然后精神抖擞地通勤上班;“低能量人”每天把自己从床上死拖活拽…

最近,网络开始流行关于高能量人和低能量人的吐槽。

“高能量人”清晨 6 点就能“弹射”起床,先去撸个铁再跑上 5 公里,然后精神抖擞地通勤上班;“低能量人”每天把自己从床上死拖活拽起来,刚走到地铁站就已经气喘吁吁,到了办公室看见电脑就犯迷糊。

“高能量人”工作一天,开三个会,打两小时电话,写了好几十页 PPT,加班到晚上还有精神约着朋友再去喝一杯;而“低能量人”偶尔参加一场小聚,就已经累得“燃尽了”,需要休息躺平三五天的时间,来给自己回血和充电。

高能量人分享自己的日常,题目都是“充实的/元气满满的一天”——精力充沛,高效运转,一天能搞定 N 件事(甚至同时还有力气拍视频剪视频);而“低能量人”光是看这些视频就感觉很疲惫了。

……

这样的差异让很多“低能量人”感到焦虑,甚至开始怀疑自己“是不是太懒”,更担心以这种状态出现在职场和生活中,会影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。

“低能量星人”原地集合:你不是懒 只是能量不足

但实际上,心理学意义上的“能量”并非单一维度的度量衡,而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。今天我们以科学客观的视角,去观察和理解“低能量”可能的形成因素,再去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。

“能量”是一种多维度的身心状态

我们可以把人们经常说的“能量高低”,理解成一种多维度的身心综合状态。

1、心理学维度

在心理学的维度上,它绝非简单等同于一个人看起来是不是精神饱满,干劲儿十足,而是要涵盖个体心理运作的多层面:例如心理资源的调动能力,指的是个体在面对任务和挑战时,能够有效动员注意力、记忆力、思维灵活性等认知资源的能力。

高能量状态的人能根据需求调配各种心理工具,而低能量者则常常感到力不从心。在内驱力方面,心理能量较强的人会表现出更强的自主性和目的性,推进自己持续行动,“精力十足”地完成既定目标;而内驱力不足的人更容易在行为上表现出一种“低能量”的停滞或拖延。

“能量”高低的表现,也和一个人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强弱、情绪调节效能和抗压韧性是否足够等相关。

此外,在心理学的能量“图谱”中,还可以看到一些循环:一个拥有明确的、积极的自我概念的人较少陷入自我怀疑的泥沼,他们的决策过程便更倾向于果断、高效,表现出“高能量”的特质;而社会连接比较差的人难以从人际网络中获取情感支持和帮助,也就更容易陷入一种回避社交的低能量状态。

2、生活方式维度

此外容易被人忽略的是:生活方式差异(例如睡眠是否充足,是否有不良嗜好等),对人的“能量”有非常重要的影响。不良睡眠习惯(长期日夜颠倒或睡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等)会破坏正常的睡眠节律;大脑和身体休息不充分就会引发低精力状态。

而营养不均衡和长期不运动也会令疲惫感增加:在饮食结构上,过度摄取高糖、高脂肪、高盐的加工食品,会使血糖迅速升高,随后又快速下降,“能量”不能维持稳定。长期缺乏运动也会令身体代谢减缓、机能下降,还更容易出现情绪问题。

同时,药物带来的副作用,环境因素如高温、高湿、空气污染等,也可能对精力水平造成影响。

3、社会心理维度

社会心理因素也在推波助澜。如果长期处于高压力水平,身体内会分泌大量皮质醇等应激激素,干扰身体正常代谢,导致免疫力下降、睡眠质量变差;人也会不自觉地开启“省电模式”,就像手机自动降低亮度来延长续航。

还有,不少人自我确诊“低能量人”之后,更加有意识地减少社交活动、推掉额外任务,甚至降低对自己的期待;但需要注意的是,这种自我保护机制短期内能缓解压力,时间久了却可能让整个人陷入更低的能量循环。

4、生物学维度

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,低能量人往往感觉自己“掉血更快”,这是因为人类在能量储备和使用效率上也存在天然差异,这是体质和基因差异造成的,是身体内部运转模式的不同。

打个比方说,这类人的“设置”更偏向于养精蓄锐的储蓄型,在能量输出的时候也倾向于细水长流,爆发力相对不足;偶尔的高强度输出之后,也需要更长的时间来休养生息。说到底,这可能是祖先留下的生存智慧——在物资匮乏的时代,懂得保存体力的人更容易存活下来。

“低能量星人”原地集合:你不是懒 只是能量不足

需要特别注意的,是疾病因素引起的“低能量”表现。

抑郁症患者除了情绪低落外,也经常伴有严重的疲劳感,这种疲劳即使充分休息也无法缓解;

研究表明,未经治疗的甲减患者大多数会出现明显的精力下降,这是因为当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时,人体的新陈代谢速率会大幅减缓,导致全身性的乏力、体重增加和怕冷等症状;

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特征是长期极度疲劳和其他多种症状的组合,如记忆力减退、头痛等,且常规休息无法有效改善症状;

贫血(特别是缺铁性贫血),由于红细胞携氧能力减弱,使得组织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应,也会引起持续性疲劳;

持续的“能量不足”也常见于围绝经期女性;

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会在白天出现明显的嗜睡和注意力分散;

糖尿病前期和早期的患者中,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曾出现“低能量”的症状。

因此,如果发现自己长时间处于“低能量”状态,也可以选择就医检查,排除上述疾病的可能。

自我调整从一小步开始

如果感觉“低能量”的状态影响了自己的日常工作和生活,可以试试从以下几个小方法开始做调整:

(老生常谈的)规律作息与适量运动:戒烟戒酒,少熬夜,保证睡眠时间。建立稳定的生物钟有助于调节体内激素水平,适度的身体锻炼则能促进血液循环,提高心肺功能。研究证实,即使是轻度到中等强度的日常活动,也能显著提升总体精力水平。

(容易被忽略的)均衡饮食:保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、复合碳水化合物和健康脂肪,避免过多加工食品和糖分摄入。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维持稳定的能量输出至关重要!

(其实并不难的)压力管理:学习放松技巧,如深呼吸、冥想或瑜伽,可以帮助减轻心理压力对身体的影响。坚持每天睡觉前跟着引导语做一节全身扫描,还能逐渐唤醒身体的修复机制。

(可能没想到的)多喝水:脱水,即使是轻微的,也会迅速消耗你的精力。保持适当的水分摄入量对于保持警觉性和认知功能尤为重要。

(更有效率的)寻求专业帮助:如果自我调整效果不佳,应及时咨询医生或心理咨询师,获取个性化的治疗建议和支持方案。

最后,还是要强调:“低能量”并非懒惰的代名词,也无关人品和态度。所以,不要因为自己是“低能量人”而轻易自责或内耗。与自己的身心状态好好相处,科学地评估和调整,才能积蓄能量,让生活更有动力。

AD 麦享生活

网购比价查优惠券就用麦享生活
领打车|外卖红包|美团|抖音团购也用麦享生活
各大应用商店均可搜索安装【麦享生活APP】

文章来源【快科技】,转载请注明出处,本文链接 : https://www.bltcool.com/58185.html
上一篇
下一篇

为您推荐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