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生活百科 爱吃辣的人有福了 研究证实:吃它可能更长寿

爱吃辣的人有福了 研究证实:吃它可能更长寿

辣椒,可以说是餐桌上最具存在感的调味品之一。有人离不开那股火辣劲,觉得无辣不欢;也有人避之不及,担心辣味刺激肠胃。长期以来,关于辣椒的争论一直存在。 不过,最近一项基于中国多民族队…

辣椒,可以说是餐桌上最具存在感的调味品之一。有人离不开那股火辣劲,觉得无辣不欢;也有人避之不及,担心辣味刺激肠胃。长期以来,关于辣椒的争论一直存在。

不过,最近一项基于中国多民族队列的大型纵向新研究,为这个问题带来了新的答案:规律摄入辛辣食物的人群,在多器官系统的生物衰老速度上往往更慢,尤其是在代谢和肾脏系统方面表现明显[1]。这意味着,它可能正在悄然影响我们身体的衰老节奏。

经常吃辣的人,生物学层面的衰老是否真的更慢?

辣为何可能牵动我们的“身体时钟”?其实,这关键在辣椒素与 TRPV1 受体的互动:这种刺激不只停留在舌尖,它会牵引钙离子内流、炎症通路与代谢信号,进而影响能量利用、血脂与血糖等与衰老密切相关的环节[2]。

有了这条生物学线索,才有意义去追问:经常吃辣的人,生物学层面的衰老是否真的更慢?为回答这个问题,研究者从中国多民族队列(CMEC)里选取了 7,874 名完成基线与随访的成年人,以过去一个月的吃辣频率作为暴露,分析心肺、代谢、肝脏、肾脏的综合生物学年龄变化[1]。

结果相当耐人寻味:与很少或不吃辣的人相比,每周吃辣 3–5 次的人,综合生物学年龄的加速值下降约 0.69 岁;每周 6–7 次的降幅约 0.32 岁,1–2 次下降不显著[1]。

分系统看,优势更集中在代谢和肾脏:每周 3–5 次与更慢的代谢系统老化(-0.76 岁)和肾脏老化(-1.89 岁)相关,而心肺与肝脏的差异较小或不稳定。

爱吃辣的人有福了 研究证实:吃它可能更长寿

辛辣食物摄入与多个器官系统生物衰老之间的关联研究还提示女性、汉族、总体饮食更健康的人群,关联更为突出,且多项敏感性分析下结果保持稳健。那么,为什么“3–5 次/周”效果更优呢?

一方面,TRPV1 在肾脏、脂肪与血管内皮等部位的分布与功能,可能让适度的辣椒素刺激更利于钠排泄、脂质与葡萄糖代谢及内皮功能,从而在“代谢—肾脏”轴上更易体现为生物年龄变慢;[1,2]另一方面,过于频繁的强刺激可能导致 TRPV1 去敏化与生物利用度的天花板效应,收益不再递增,这与观察到的阈值效应相吻合。

不过需要强调的是,这是一项观察性纵向研究,已尽力控制混杂,但仍无法等同因果关系。看到这里,辣椒与健康之间的关系,似乎远比我们以为的复杂:它既可能是保养良方,也可能在过量时带来负担。

于是问题来了:辣椒究竟是健康护符,还是暗藏风险的陷阱?要回答这个问题,就需要把不同研究的证据放到一起对照。

嗜辣,有利有弊

在一项覆盖近 50 万人、长达 12 年的中国前瞻性研究[3]中,规律吃辣的人,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普遍低于几乎不吃辣的人群,尤其在缺血性心脏病和重大冠心事件方面,这种关联表现得更为明显。

研究者认为,辣椒素可能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、调节炎症反应来起作用,这让无辣不欢的习惯看起来似乎还带着几分心脏保护色彩。与之呼应的还有一篇整合性综述[2]指出,辣椒素不仅在代谢调控上发挥积极作用,还可能具备抗氧化及神经保护潜力。

这些证据让人对辣椒的健康价值多了一份期待。但另一面研究却提醒我们要谨慎嗜辣。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一项横断面研究[4]中,吃辣频率越高的人群,超重和肥胖的比例越大,当吃辣达到几乎天天的程度时,肥胖风险甚至成倍增加,这和吃辣同时往往高油高盐有关。

而且上述综述[2]还指出,高剂量或长期过量摄入辣椒素可能对胃肠道产生刺激,表现为反流症状加重或食管黏膜屏障受损的风险,尤其是在已有胃食管反流病(GERD)或胃肠道敏感性较高的人群中更为突出。

更有意思的是,从心理层面看,辣椒的吸引力并不仅仅依赖味蕾。一篇心理学实验[5]显示,在年轻女性群体中,感知压力水平与吃辣的渴望呈现 U 型关系:当压力几乎没有或处于极高水平时,吃辣的欲望最强烈,而这种欲望往往由吃辣带来的积极情绪体验所推动。

换句话说,辣椒不仅是一种食物,更像是一种情绪安慰剂:它能在低谷时带来刺激与兴奋,在高压下提供短暂的释放。

爱吃辣的人有福了 研究证实:吃它可能更长寿

图a:感知压力与吃辣欲望之间的U型关系。图b:感知压力与积极情绪体验之间的U型关系

因此,辣椒既不是单纯的健康护符,也不是危险的饮食陷阱。它更像一面镜子,映照出个体的身体状态与心理需求。

如何科学看待吃辣?

辣椒给身体带来的效应,并非简单的好与坏,而是取决于频率、个体差异以及所处情境。前文研究提示,每周 3–5 次的适度频率或许最有利于身体节奏的稳定[1],这意味着规律性比零星尝试或过量沉迷更关键。

不过,群体间差异同样值得关注。在一些地区的调查中,吃辣往往与高油高盐的饮食方式相伴,这使得过量嗜辣人群更容易面临肥胖风险[4]。对代谢较快、消化系统健康的人来说,辣椒可能是饮食里的助力。但是对本就有肥胖、痛风或胃肠敏感的人,过量吃辣更容易雪上加霜。

除了身体层面,辣椒在心理层面也有独特作用。它能在低谷时带来刺激与兴奋,在高压下提供短暂释放,因此常常成为一种情绪出口。但如果把它当成唯一的解压方式,就可能走向另一种依赖。科学看待吃辣,并不意味着给它贴上“有益”或“有害”的标签,而是学会与它保持一种平衡。

适度的频率、合适的人群、健康的烹饪方式,再加上对情绪层面的自我觉察,才能让辣椒真正成为生活里的调味师,而不是潜在的负担。

AD 麦享生活

网购比价查优惠券就用麦享生活
领打车|外卖红包|美团|抖音团购也用麦享生活
各大应用商店均可搜索安装【麦享生活APP】

文章来源【快科技】,转载请注明出处,本文链接 : https://www.bltcool.com/61326.html
上一篇
下一篇

为您推荐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