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一股寒流席卷美国佛罗里达州,气温或将创历史新低。当地的气象部门除了警示霜冻之外,还额外告知民众要小心路上的“蜥蜴坠落”。

绿鬣蜥原产于墨西哥南部、巴西中部、巴拉圭等地区,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跟随人类的脚步,它们首次进入美国。
可能是搭乘船只来的,也有可能是被当作宠物带进来的,有的宠物主突然有一天不想养了,将这些大蜥蜴放到了野外。
它们就在这里定居了,刚开始数量并不多,但凭借自身优势,这几年数量暴涨,是当地非常头疼的严重入侵物种之一。

绿鬣蜥原产热带地区是有原因的,它们是冷血动物,无法在寒冷气候中生存。在美国,通常生活在佛罗里达州南部和德克萨斯州格兰德河部分地区。
这一波冷空气来了,温度大幅下降,预计气温将降至30至40华氏度(约-1至4摄氏度)。
一般来说,温度降至50华氏度以下,绿鬣蜥的行动就会变得迟缓。降至30至40华氏度时,它们会被“冻僵”,会因为抓握力不够而从树上掉下来,就有可能砸伤毫无防备的行人或者车辆。

气象部门发布预警通知,一方面是希望民众外出时多注意周围环境,以防被绿鬣蜥砸到头,另一方面是提醒民众不要将冻僵的动物带回家。
“绿鬣蜥掉落在地,只是昏迷而不是死了,遇到后切勿将其带回家,也不要近距离触摸,一旦它恢复体温,有可能会发起攻击。”
当然,有经验的猎人除外。
在当地是允许捕食绿鬣蜥的,但要求很高。带回去的绿鬣蜥需要进行安乐死,而且要擅长烹饪,因为绿鬣蜥体内或多或少含有病原体,烹饪不当,吃了会生病。

说起动物从天而降,绿鬣蜥是不可抗拒的力量导致的,显然它是被迫无奈。
在大自然中,有一种动物在每年的特定季节,也会上演“群体从天而降”的戏码,但它掉落的原因很离谱,只能说,是它咎由自取。
每年夏天,新西兰居民总能在地上捡到大量“昏睡”的新西兰木鸽,和绿鬣蜥不同,它是因为贪吃才掉下来的。

新西兰木鸽是一种体型很大,外形很圆润的鸟,体长可达50厘米,体重可达850克。它很能吃,酷爱吃水果,饱餐一顿后,还喜欢在太阳下消食。
夏季温度高,这样的行为会让水果在木鸽嗦囊中发酵,产生酒精,导致木鸽出现“醉酒”行为。
要么飞着飞着就掉下来或者撞窗户上,要么在树上直接“睡着”了,直挺挺掉地上,如同雨滴坠落。清醒后,才会重新站起来飞走。

得亏现在的新西兰木鸽是当地的重点保护对象,要是放在以前,新西兰木鸽是毛利人最喜欢的食物之一,据说味道很鲜美,但凡掉地上,就会被当地人捡走吃掉。
而且由于它们“笨笨、肥肥”的形象,如今的新西兰人们非常喜欢这种鸟。
因此,即使它们躺在地上,人们看到了,也不会伤害它们,还会主动将它们送进动物保护站,以免被猫猫狗狗伤害。

微信扫一扫打赏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